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现代农业科技对山西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3:55
【摘要】:科技进步已成为影响农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是基础,是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之间比较农业科技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本论文对国内外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山西省农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索洛余值法为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并以农业行业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山西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65.96%、32.86%和37.93%;2)农业资本投入对山西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波动性较强,而劳动投入和耕地投入的影响则比较平稳;3)山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十年整体降低。经过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1)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大改革;2)突出创新机制,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新格局;3)促进成果转化,助推科技兴农;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7
【图文】:

生产总值,实证调查,山西省,增长率


2007逦230.64逦0.10逦2515.62逦15.14逡逑2008逦252.78逦9.60逦2876.04逦14.33逡逑2009逦263.9逦4.40逦3071.08逦6.78逡逑2010逦423.29逦60.40逦3716.77逦21.02逡逑2011逦462.83逦9.34逦4307.22逦15.89逡逑2012逦486.79逦5.18逦4520.89逦4.96逡逑2013逦526.39逦8.13逦4584.47逦1.41逡逑2014逦545.9逦3.71逦4551.84逦-0.71逡逑2015逦535.57逦-1.89逦4490.50逦-1.35逡逑从年增长率变化角度考虑,山西省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整体保逡逑持在20%左右,在2010年后呈逐年降低趋势,在2014年和2015年经济形势呈负增长逡逑阶段,这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调整直接相关。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整体低逡逑于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但是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的变化幅度较大,最高为60.39%,发逡逑生在2010年左右,2005年和2015年为负增长,分别为-2.80%和-1.89%。逡逑

要素投入,山西省,动态变化,要素贡献率


表3-2邋“十五”至“十二五”期间各要素贡献率逡逑单位??邋%逡逑时间逦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本投入贡献率劳动投入贡献率耕地投入贡献率逡逑“十五”逦65.96逦JA50逦^057逦^189逡逑“ ̄1—"五”逦32.86逦41.14逦-5.60逦25.61逡逑“十二五”逦37.93逦59^9逦M3逦1,36逡逑3.1.2特征分析逡逑由表3-1可见,2001-2015年期间山西省农业各要素贡献率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逡逑(1)山西省农业资本投入在“十五”和“i^一五”期间处于平稳增长,进入“十逡逑二五”增加至200亿元,期间维持在200亿以上并逐年增;劳动力投入变化较小波动范逡逑围为633.2-666.6万人;耕地投入整体呈减少趋势,“十五”前期在400万公顷左右,而逡逑后维持在380力公顷左右。逡逑700逡逑

要素贡献率,农业资本,农业经济增长


(2)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值在“十五”期间,平均贡献率达到逡逑65.96%,邋“i^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相对较小,分别为32.86%和37.93%。“■)^一五,,逡逑和“十二五”期间资本贡献率较大,均超过了科技贡献率,说明山西农业经济增长在很逡逑大程度上是依靠农业资本的投入来实现增长(见图3-2)。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逡逑作用较小,“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为负值,“十二五”期间仅为1.43%。耕地投入的逡逑贡献率在“十五”期间呈负值,而在“十一五”期间增至25.61%,而到“十二五”期逡逑间又降至1.36%,这有可能是由于在这期间中,山西省农业资本投资影响过小,相对提逡逑高了耕地投入贡献率的影响。逡逑3.2山西省农业优秀科技成果逡逑“十二五”期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逡逑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逡逑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靖;;关于发展农业科技增强农业实力的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5期

2 邢同胜;;我院教师再次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农业科技节目[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6年04期

3 ;省级河横农业科技园区新启动一项农业科技项目建设[J];泰州科技;2008年01期

4 ;我市10家企业获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J];泰州科技;2012年01期

5 ;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J];泰州科技;2011年08期

6 ;互助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呈现五个特点[J];青海农牧业;2006年04期

7 ;我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33家[J];泰州科技;2010年09期

8 ;姜堰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与思考[J];泰州科技;2011年07期

9 ;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J];榆林科技;2013年04期

10 ;更改电话号码通告[J];宁波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沙吉旦·吐尔逊;;浅谈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年

2 季维春;史宏伟;贾乃新;;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应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士斌;;农业科技园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4 李英虎;;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的作用与意义[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梁录瑞;张超;高鸿烈;张水绒;;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蒋和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7 詹峰;;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措施与方法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兴凤;田庆和;刘闯;;如何进一步发展利用——《白城农业科技》[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董艳霞;李道勇;;农业科技园规划中的农业文化表现研究——以江西农科院规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庆国 芦晓春;北京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N];农民日报;2019年

2 杨雄年;“十一五”农业科技探索之路越走越宽广[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明明;农业科技亟待回归公益[N];中国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实习生 刘颖轶;丈量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黄明明;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N];中国科学报;2012年

6 黄明明;重视农业科技关键在行动[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郑金武 程春生;山西农业科技跨国推广转化[N];中国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宋翠茹;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新模式打造科技资源“生态池”[N];青海日报;2019年

9 陈进;首个中国-罗马尼亚农业科技园落成[N];粮油市场报;2019年

10 李庆国 芦晓春;北京: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张淑辉;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杨礼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黄建勇;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林青;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理迪;湖南省农业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2 赵小磊;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3 吕娜;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4 周新策;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5 盛亚苹;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丁志刚;现代农业科技对山西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7 吕文斌;山西省农业科技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叶楚;农业科技组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9 姜雯;农业科技组织在龙井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0 吴京宇;科技支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4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04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