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影响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8
【部分图文】:
8图 1.1 技术路线图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 研究思路本文研究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生产要素不断激活的形势下,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增收的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剖析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机理;其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赋予一定熵权,利用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并作出相应经济解释;最后,针对生产要素风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收益保障措施。
4.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影响的机理分析农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在严密的生产计划下,投入一系列生产要素,获得产品产出并出售,继而在市场价格博弈中获得农业经营收入。而生产要素风险不论对农业生产计划的制定还是对农业实际投入的改变都有巨大影响,因此,生产要素风险可以从宏观的生产经营决策与微观的投入产出两个角度影响农户农业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慧;;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分析[J];明日风尚;2017年11期
2 彭国强;阚树林;施建民;;活塞环加工中的知识生产要素分析[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2年04期
3 符湘云;;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涵义、源流与实现条件[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4 萧灼基;生产要素[J];化工管理;2004年03期
5 王水兴,刘春林;关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几点思考[J];前沿;2004年07期
6 郭金平;《生产要素论》评介[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5期
7 ;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J];群众;1996年05期
8 马天超,何通威;论生产要素存量结构调整[J];学术交流;1990年05期
9 聂春玉;;横联企业的兴起与生产要素股份制的形成和发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10 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讲座第十讲 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价格与使用量决定理论[J];教学与研究;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德章;;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陶友之;;《关于工人参与生产要素分配的探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3 傅有土;;“讲、比”活动是落实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措施[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肖青;;生产要素的贡献评价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吴宣恭;;关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谷书堂;蔡继明;;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7 陈永志;;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看公平与效率问题[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蔡继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周琢;;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下的要素稀缺性与要素收益——兼论外资企业出口下的国际贸易收益[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谢建方;陈琦;夏东平;;知识性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分析与实现形式[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九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薛兆丰;追问“原价”注定徒劳无功[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海舟 文化学者;人的劳动技能也是一种新生产要素[N];深圳特区报;2018年
3 李梦星 记者 林潇;生产要素高端化 创新发展加速度[N];南昌日报;2016年
4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吴学军;做实重点工作 确保“四个中心”建设有看头[N];济南日报;2017年
5 记者 杨少博 白杨;深化转型发展 努力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N];鄂尔多斯日报;2017年
6 记者 徐华;今年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六大工程[N];河北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任焱;大数据规划布局“未来生产要素”[N];中国财经报;2017年
8 记者 刘珍;狠抓生产要素保障 确保经济加快发展[N];柴达木日报;2017年
9 王福生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研究员;激活生产要素 突破制约瓶颈[N];甘肃日报;2017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刘燕春子;人工智能已成新生产要素[N];金融时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奇;技术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曹大勇;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利军;环境生产要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马飒;要素流动、要素稀缺性与收益的国际差异[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宗承刚;新要素资本、生产方式变革与财务关系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明波;企业成长与资本方式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睿璞;海外耕地投资的利益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蔡晓慧;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探微[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建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聪聪;生产要素风险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9年
2 陈月;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益分析与调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尚阳;生产要素拥挤理论内涵及其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贺小莉;生产要素拥挤的测度及其形成的产业竞争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曹卫平;基于知识性生产要素效率最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栾双军;吉林省玉米生产要素辨识及配置效率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卢建雄;生产要素视角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
8 刘素连;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企业报价时生产要素单价的确定[D];长安大学;2010年
9 陈鲁;论作为国际贸易内生因素的生产要素国际移动[D];烟台大学;2013年
10 张宇;中国制造业过度集聚及其生产要素拥挤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0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