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2:24
   水资源是人类存活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可以替代水资源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水资源,就不会有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农作物的生长更是和水息息相关。农业水资源对粮食安全与否有着制约作用,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偏南方向,属于亚热带潮湿气候,降雨量充沛,加之有长江和汉江两江穿境而过,汉江水水质极好,水资源条件在全国位居全列。湖北尽管表面上供水充沛,但因为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缘故,加之气候的变化和居民、农业和工业的用水量和需水量不断增长,在不同时节湖北省部分市州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即当降雨集中且雨量充沛时,就会引发洪涝灾害,当长时间面临无降水或者降水量极少的气候时,湖北部分市州就可能会面临人畜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农作物干旱缺水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农业水资源为视角,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水资源承载理论为依据,结合和国内外农业水资源可持续评价方法和相关有效经验,选取适应湖北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文章的主要内容共分为5章:第1章,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了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简洁的介绍了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以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发展为基础,建立三层递阶结构体系: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第一层为目标层是单一指标,第二层是准则层,共有4个。第三层是具体指标,一共有16个指标。第3章,此章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所在,根据前一章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湖北省及其各州市的指标隶属度,并结合标准参考值分别从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这四个方面对湖北省及其市州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出湖北省及其各市州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并对这些特征值进行评价分析。第4章,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有利于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全文做了一个本文小结,与此同时,指出了本研究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323.2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4 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2.2 指标体系构建
    2.3 指标评价模型
        2.3.1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2.3.2 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1 权重的计算方法
        2.4.2 权重的确定
第三章 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综合隶属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3.2.1 资源子系统
        3.2.2 人口子系统
        3.2.3 经济子系统
        3.2.4 生态子系统
    3.3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分析
        3.3.1 评价指标体特征值
        3.3.2 模糊结果分析
第四章 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
        4.1.1 推广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技术
        4.1.2 开发利用常规水资源
        4.1.3 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4.2 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2.1 减少农村生活和面源污染
        4.2.2 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4.3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
        4.3.1 水资源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的转变
        4.3.2 水资源重点管理环节的转移
        4.3.3 建立一体化水资源管理体制
        4.3.4 加强流域管理
    4.4 创建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7年20期

2 张济世;河西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甘肃科技;1999年05期

3 王志强;;关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9年12期

4 周桂林;;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年09期

5 陈燕海;张晓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珠江现代建设;2002年01期

6 宋育峰;;探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及作用[J];智能城市;2018年09期

7 程荣;胡增一;;浅谈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30期

8 徐丹丹;;加强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高新区;2018年10期

9 曹智超;;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J];科技风;2017年24期

10 高波;;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燕;;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浅析——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玉萍;王群;陈世文;帅文;李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3 刘孝盈;黄媛;杨波;齐实;;农村水资源保护分区及技术体系探讨[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代兴兰;宁德林;;面向水资源保护的九龙瀑布生态需水分析[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晖;王宇萍;杨磊;;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16第八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6 李贵宝;高断军;;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建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苏艳超;韩纯亮;;平山县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思考[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吴从学;;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9 唐云松;;大型滑雪场度假区的人工造雪对环境影响及生态水资源保护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10 梁才贵;;创新水资源保护机制——兼论“绿色”补偿理论[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亚东;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赵丽;泸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N];云南经济日报;2014年

3 郑如兴邋林慕琪;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N];闽西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井书光;增强水危机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 吕振霖;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N];新华日报;2009年

6 京欣;政府是水资源保护首要力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 吴季松;加入WTO要求立即——加强现代水资源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2年

8 罗帮义;漾濞县苍山保护局加强对苍山水资源保护管理[N];大理日报(汉);2008年

9 全媒体记者 盖煜;牙生·司地克调研水资源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9年

10 记者 陈冬琪;加强沟通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N];汕头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淳;水资源势调配预警理论方法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2 于义彬;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与优化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春玲;水资源恢复的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李雪松;中国水资源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姜纯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产权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郭瑜;水资源与防洪系统工程模糊集理论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仇亚琴;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汪霞;城市理水[D];天津大学;2006年

10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黄东升;武汉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静;邯郸市水资源脆弱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4 刘楚烨;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5 王豪杰;“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降水特征及风险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宗霞;新疆兵团第十三师水资源考核评价业务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7 刘雁慧;重庆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8 周凌燕;基于水足迹—灰靶理论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9 黄丽;河源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周云哲;基于“量质域流”的水资源荷载均衡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