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道路变迁与羌锋村重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8:34
   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人类学角度对道路的研究已初见成效。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道路作为一个静态实体在被赋予了“人的观念”之后产生了社会内涵,本文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羌锋村为田野点,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角度,围绕羌锋村道路的转变与其社会变迁展开研究,为“路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民族志个案,也为我国道路建设提供人类学的参考。羌锋村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羌族村落,自古至今都与成都平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道路扮演不可或缺的中间“媒介”的角色。羌锋村经历了灌松古道、现代道路两种不同的道路类型,其中现代道路分为成阿公路、国道213线、都汶高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道路的发展在当时社会背景的作用下,引起羌锋村不同方面的村落变迁,各个阶段的道路变迁均使羌锋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部分变化,其间不同道路引起的村落变迁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变迁的显著变化发生在成阿公路开通约30年之后,间接地使羌锋村的服饰、饮食等方面发生变化,国道213线的开通以及“5·12”汶川地震的发生,使羌锋村迅速形成新的村落布局及由此形成新的社会关系,都汶高速引发的人地紧张矛盾以及高速公路的封闭性导致羌锋村大量社会问题出现。道路的连通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离,一步步打开羌锋村与外界交流的大门,扩大了羌锋村与外界沟通的范围,羌锋村与外界沟通的范围越大越快捷,村落发生变迁的涉及面也将越广,村落重塑的作用与效果也将更强。
【学位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7;F542.8
【部分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置,汶川县,羌族


羌锋村现在所属的绵虒镇为汶川县县城所在地,虎虒二字的由来。汉武帝时期曾设置绵虒县,县治地在威州镇,汶川县,明朝宣德年间,汶川县治搬迁至寒水驿27以北(今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1952 年 3 月汶川县县城迁至现在作为“前县城”所在地,且是羌族、藏族、回族、汉族的多民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且留有石纽山刳儿坪28、三官庙、文星成立之初,羌锋村是羌族地区第一个建立互助组的村子,也是的村子,在每次国家发动的政治运动中颇有羌族“先锋”的典”。羌锋村羌绣种类多且质量高,故 1996 年国家文化部授名之乡”。由于羌锋村是成都平原进入羌族地区的第一座羌族村羌锋村提名为“西羌第一村”。

交通图,古道,交通图,岷江


绵虒与成都平原交通皆取道于湔可达绵虒,路缓斜,无险阻 秦以前蜀人称绵虒地区之氐为‘湔氐’。”30源”的岷江造就了岷江河谷的有利,利史上著名的灌松古道。灌松古道是古连接茂县、松茂、杂谷脑等川西高原地止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道属于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段路程川县志》记载:“汶川狭险,毂辙难通

民工,民族地区,车子,中队


道路变迁与羌锋村重塑研究只是为了混口米饭吃。但大多数去过灌县的民工因为在灌县看到过公路与汽车的“神奇”之处,他们心中也明白修建公路的益处。 当时让我们修灌汶公路是提高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因为民族地区有很多牛毛、牛肉珍贵药材等稀有东西,路修通之后就可以用车子把他们运出去,外地的米盐等就可以用车子拉回来,不需要人去背,改善农民的生活,以前我们也背过,背的时间长,而且背的很少,我们二哥背茶包子从灌县背到杂谷脑,需要十多天,那时候说的修路之后会很快,我们还是不完全相信。 55据参与修路的羌锋村村民表示,在修灌汶公路时,只要是每个民工随着中队完成了该中队负责的整段修筑任务,每个民工都被授予一枚背面刻有“四川省成阿公路築路指挥部、政治部颁发”字样的纪念章,当然若是修筑过程中有民工因为家中没有劳力而中途退出,那么不授予其纪念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C.铁穆尔;;读《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有感[J];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关丙胜;;陷域与脱域:人类学研究中的“门环误区”及其规避[J];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3 谢晓艳;吴永存;谢玉辉;;关于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几点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4 ;乔健先生从事人类学研究六十周年座谈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苗炜;;工作是为了什么?[J];新民周刊;2016年47期

6 罗崇逵;;浅谈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过程及方法的思考[J];同行;2016年15期

7 韩宜儒;;对《死亡与右手》的人类学解析[J];青年文学家;2017年05期

8 佩奇·麦迪逊;彭举云;;人类学能解开古人化石年代之谜吗?[J];飞碟探索;2017年05期

9 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J];科学之友(上半月);2017年08期

10 赵旭东;;文化转型人类学——一种融合而非分离的理想生活研究[J];诗书画;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峰;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马佳;手工艺的生命力:对建水紫陶业进程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3 蒋俊;帝国边陲:桂西土司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缪学超;幼儿园公共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洪远;资源开发嵌入下的蒙汉杂居区社会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张元卉;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明建;武术发展的社会生态与社会动因[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9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麒麟;《火的祭礼:阿细人密祭摩仪式的人类学研究》第四章第二至四节选译(汉译英)的翻译研究报告[D];云南大学;2019年

2 高云波;《火的祭礼:阿细人密祭摩仪式的人类学研究》第一章第一节选译(汉译英)的翻译研究报告[D];云南大学;2019年

3 刘侠;《火的祭礼:阿细人密祭摩仪式的人类学研究》第七章第一节选译(汉译英)的翻译研究报告[D];云南大学;2019年

4 周日旺;我国国债期货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海南大学;2019年

5 黄亚琪;童年“苦”与“乐”:儿童主体性的情感人类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李晔;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鹤山村废弃矿区景观修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7 刘延朋;人类学视角下的鲁中乡村年俗文化[D];宁夏大学;2018年

8 孙梦华;体育人类学视角下稷山县高跷走兽的传承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9 王晨宇;兰州汉族“跨火堆”仪式的人类学考察[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10 宋佩佩;心理学与人类学的积极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5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5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