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农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6
【部分图文】:
第 3 章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3.1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市先后开展了农村劳动力“351 培训工程”、“农高工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从业有了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组织有力、管理规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 年天津市先后在宝新区、武清三个区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5 年进入全面推截至 2016 年底,天津市共培养出新型职业农民 11655 人(如图 3-1 所示)。的实践,天津市初步构建了“三类协同”、“三位一体”和“三级贯通”的新民培训制度,提高了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2.1.1 性别结构在 192 位被调研对象中,男性人数为 166 名,女性仅有 26 名,男性占调86.46%,从中可以看出,天津市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中男性居多,今工作应该鼓励女性积极参与,政策上也要向她们予以适当倾斜。3.2.1.2 学历结构课题组调研了接受培育的职业农民的学历结构,如下图 3-2 所示,现阶段受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受文化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具有初中学历占比高达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占调研总人数 22.92%。文化水平偏低将在很制约农民农技、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图 3-3 被调研新型职业农民拥有技术证书数量的占比(%)3.2.1.4 农业背景从被调研者的农业背景来看,如图 3-4 所示,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身份来一,长期务农农民最多,约占调研总量的 61.5%,即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农业背景;其次是村干部,约占调研总人数的 15.2%;除此之外,打工返乡回乡创业大学生以及其他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人员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均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高坤;;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提高教育培训实效——重庆市开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与实效探索[J];福建农业;2015年06期
2 张亮;周瑾;赵帮宏;李逸波;;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06期
3 张洪霞;吴宝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职教论坛;2015年16期
4 吕佳;;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5 李逸波;周瑾;赵邦宏;张亮;;金砖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5年01期
6 赖作莲;;土地流转与职业农民培育——基于美、英、法、日等国的经验[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22期
7 张辉;;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4年05期
8 胥莉;;基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年08期
9 胡小平;李伟;;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陈蓓蕾;童举希;;地方高校援助职业农民培育思路与对策——以苏州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彩虹;粮食安全视角下粮食主产区粮农增收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翁婕;广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胡钦杰;云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蔡宇洋;临海市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陈蓓蕾;地方政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韩静;江苏农村远程教育平台服务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郑玲娟;温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琚马玲;资源配置城乡差异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刘伦宏;“四位一体”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高勇;中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与对策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6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3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