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消费者对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偏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3:40
   我国是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2012年至2017年,中国的猪肉产量均突破5000万吨,均占中国肉类总产量60%以上。2017年,我国猪肉产量约为5451.80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2.99%,猪肉是我国大众化的消费食品之一。但是猪肉也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最多的食品之一。猪肉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中国猪肉的生产、供应与消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建设与完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食品可追溯体系迫在眉睫。2010年8月以来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分五批在全国选择了58个城市作为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但成效并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设置与消费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此,本文在借鉴国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猪肉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出发,构建由可追溯信息、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原产地、价格等四个属性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可追溯猪肉属性体系,其中将原产地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与可追溯信息属性分别作为可追溯猪肉的事前质量保证、事后追溯的功能属性,并以江苏无锡市332个消费者为案例,基于选择实验方法,借助Nlogit 5.0分析工具,采用随机参数和潜在类别模型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偏好。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完整的可追溯信息属性具有最高的支付意愿,同时偏好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属性,因此设置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信息属性相结合的完整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可追溯猪肉的市场普及意义重大;具有养殖、屠宰加工的可追溯信息属性与本地产属性、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国内第三方认证属性具有互补关系,并且消费者对产地属性具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因此在目前猪肉可追溯体系中事后可追溯信息属性设置不完备的情形下,完善具有事前质量保证功能的原产地标签制度与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制度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者偏好可追溯信息真实性认证,偏好程度依次为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政府认证、国际第三方机构认证、国内第三方机构认证。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价格敏感型、无差异型与可追溯偏好型三种类别的消费者对不同层次的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的偏好具有异质性,而且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均偏好于完整可追溯猪肉的信息属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可追溯食品市场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2
【部分图文】:

猪肉,出口量,走势图,中国海关


图 1-1 2014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猪肉出口量走势图Fig.1-1 Pork Export Volume Chart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8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分析 2017 年中国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产品类出口受阻的情况可以发现,国、日本、欧盟、韩国、加拿大相关机构扣留/召回我国出口不合格食用

食品,类别,贸易措施,中国技术


图 1-2 2017 年我国出口受阻的主要食品类别Fig.1-2 Blocked Chinese Food Export:Year 2017据来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2017 年国外扣留(召回)我国产品情况分析报表 1-1 2017 年我国肉制品出口受阻概况Tab.1-1 Blocked Chinese Meat Export:Year 2017

猪肉,安全事件


图 3-2 2009-2018 年间猪肉安全事件数量Fig.3-2 Food Safety Incidents from 2009 to 2018屠宰加工环节是最具风险的环节。猪肉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经历了养殖节、流通及销售环节的过程,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类型品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因此以猪肉全程供应链的视角研究猪肉食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为群;;食品可追溯信息有效传递:障碍及克服[J];物流技术;2015年05期

2 李中东;管晓洁;;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传递有效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3 吴林海;秦沙沙;朱淀;李清光;Wuyang Hu;;可追溯猪肉原产地属性与可追溯信息属性的消费者偏好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6期

4 王瑞梅;邓磊;吴天真;宋焕;张希玲;;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的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晓茹;消费者对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偏好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2 王红纱;消费者可追溯信息支付意愿研究—可追溯猪肉的案例[D];江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5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55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