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3:09
   土地利用变化与水环境密切相关,是影响水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通过物质的流动与能量的循环的方式,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因此,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是目前非点源污染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NVI 5.1、ArcGIS 10.2、SPSS 19.0以及CANOCO 4.5等软件,以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影像、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DEM)、水质监测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和图件为数据源,运用水文分析、空间叠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RDA分析、尺度效应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对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2013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水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流域河岸带为中心的不同缓冲距离的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并探讨其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建设用地、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2013-2017年间,研究区内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幅度最大,五年间共增加了160.956 km~2,平均每年增加40.239km~2;其次是耕地,面积减少了142.439 km~2,平均每年减少量为35.610km~2;林地面积减少19.472km~2;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不大。从变化的速度来看,面积增加最快的是建设用地,达到3.57%/a;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速度最快,为0.21%/a,其次是耕地,减少速度为0.18%/a。2013-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为该阶段最主要特点。(2)2013-2017年,松花江吉林市江段干流及支流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污染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从时间上看,五年来,各断面水质的污染程度有一定增加;从空间上看,从上游至下游污染程度呈加重的趋势,下游墙缝、哨口断面污染较严重,而白旗断面水质有所好转。(3)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较显著,林地与水质污染指标呈负相关,耕地和建设用地与水质污染指标呈正相关。其中,耕地对水质的正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建设用地,说明耕地和建设用地对河流水质的恶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林地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能起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的作用,而草地在100m的近岸带表现出一定的截留污染物的作用,在100m以外的草地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不明显。在尺度效应上,离河岸带距离越近,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程度越大,并且这种影响在400m范围内最为显著,即该尺度范围为影响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水质的关键区域,说明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河流近岸带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01.24;X5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地理位置,吉林市,松花江,龙潭


2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东中部,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位于°3′~128°51′E、41°43′~44°32′W(图 2-1),流域总面积 49725.6km2。松花江在吉林市的集水范围即为本文的研究区域1,包括吉林市大部分地区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市、通化市、辽源市的小部分地区。吉林市市区面积 3774.6km2(第二次全国土地结果)[45],辖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蛟河市、磐石市、桦甸市、舒兰高新区、经开区、永吉县。总人口 450 万,其中市区人口 198 万。吉林市区位于东区和中部平原的过渡地带,中心城市四周环山,三面环水。松花江呈反“S”形由南向经市区,龙潭山、北山、小白山、朱雀山、大砬子山、炮台山分布周围,具有山水城市的特点[46]。

水流方向,提取过程,洼地


3.2.1 洼地填充无洼地的 DEM 数据是流域水文分析的基础。DEM 数据中不能存在洼地及小平原,且所有地形必须由斜坡构成,否则所提取的水系通道将会产生不连续的现象[51]。洼地填充的基本过程是先利用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 DEM 数据中的洼地区域,然后计算出这些洼地区域深度,最后运用 Fill 工具设置填充阈值,进行洼地填充,低于或等于阈值深度的洼地将被填充,高于阈值的洼地将作为真实的地形保留,不予填充。3.2.2 流向提取流向栅格显示水流离开高程栅格单元的方向,计算流向有单流向和多流向方法。本文运用广泛使用的 D8 单流向方法,对中心栅格周围的八个邻域栅格进行编码,中心栅格的水流方向即可由邻域栅格的编码来确定,由此生成水流方向栅格数据。这一步骤通过 Flow Direction 工具实现,流向提取的过程如图 3-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旭;刘文斌;陈琳珏;;松花江流域佳木斯段水质污染现状及防治预案[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年07期

2 谭玉秀;邢莉艳;;近代松花江流域自然灾害及其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2期

3 本刊记者;;确保松花江流域安全度汛[J];水利天地;2011年06期

4 石代军;黄绪海;;头道松花江流域水文特征浅析[J];吉林水利;2010年06期

5 孙明;;论清末松花江流域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兰台世界;2009年07期

6 范立君;;近代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工商业的发展[J];兰台世界;2009年18期

7 周媛媛;孙柏峰;;第二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J];科技资讯;2008年27期

8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将有法可依[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年07期

9 范震威;;松花江流域的城市[J];水利天地;2006年05期

10 柳静;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蓓;近代松花江流域水利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宝林;松花江流域(吉林省部分)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特征[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佳;寒区水循环模拟研究及其在松花江流域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7年

4 陈锋;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李峰平;变化环境下松花江流域水文与水资源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7 Muhammad Imran Khan;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松花江流域气候趋势与干旱行为时空特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8 阴琨;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王恒;吉林省土壤—水稻系统环境质量分析评估及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10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思楠;松花江吉林省段典型新兴污染物的分布、风险、通量及来源[D];吉林大学;2019年

2 隋禹辛;松花江流域少数民族建筑装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静;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Budyko假设的松花江流域蒸散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李泽文;松花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5 杨鑫;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李悦;SIMHYD模型在松花江流域的适用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8年

7 田旭鹏;第二松花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乔丹羽;基于Zigbee和GPRS无线网络技术的松花江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9 张许诺;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贾丽莉;松花江水源水中钛的检测方法优化与混凝去除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7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7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