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4:16
   本论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收入工作生活的现状,抽象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基本内涵和相关概念,并把他们与老一辈农民工进行了历史比较,从中挖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随即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梳理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相关因素,然后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继而就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企及能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有所裨益,并将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实践效果。论文共五个部分,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部分直接援引了作者先前的2017年春节寒假期间的访谈问卷调查及调查总结报告,着重论述了选题的缘由,较详细地叙述了研究背景,然后界定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佐以提供论述的理论基础,澄清了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随后从成长环境条件、就业工作心态、文化技能素质、追求价值观念等与其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不完全归纳了他们幸福感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社会分层制度、经济资源不均等、社会流动率很低、就业资源不稳定、社会资本较稀缺、社会声望不认可、人力资源差别大、民权资源很簿弱等八个方面,分析并论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影响因子,顺此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建议与对策,即所谓的实践行动路径指南,首先要构建高流动率的社会环境,然后要加快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改革,紧接针对推进“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给出了更加具体可行的五个途径或手段,最后,结合上述理论逻辑思路和建议对策,总括性地回应实施上述诉求,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基础上,使其幸福感能够得以巩固与持久。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6;C91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问题的缘起
    2.研究的现状
    3.研究的意义
    4.研究的思路
    5.研究的方法
    6.论文创新点
第1章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基本内涵及相关概念
    1.1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涵义
    1.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内容
        1.2.1 工作与收入
        1.2.2 居住与交流
        1.2.3 故土与亲情
        1.2.4 婚姻与恋爱
        1.2.5 贡献与回报
第2章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必要性
        2.1.1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中国面临的一重大历史任务
        2.1.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构建全民幸福感生态之必备
        2.1.3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农村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支持
    2.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紧迫性
        2.2.1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解决“三农”之要求
        2.2.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摆脱落后面貌之所需
        2.2.3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目标
        2.2.4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是建构和谐社会之期盼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工作收入生活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比较
        3.1.1 成长环境条件不同
        3.1.2 就业工作心态不同
        3.1.3 文化技能素质不同
        3.1.4 追求价值观念不同
    3.2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3.2.1 社会分层制度化
        3.2.2 经济资源不均等
        3.2.3 社会流动率很低
        3.2.4 就业资源不稳定
        3.2.5 社会资本较稀缺
        3.2.6 社会声望不认可
        3.2.7 人力资源差距大
        3.2.8 民权资源很簿弱
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建议与对策
    4.1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政策依托
        4.1.1 治国理政方针
        4.1.2 经济发展政策
        4.1.3 文化教育政策
        4.1.4 社会帮扶政策
        4.1.5 民族团结政策
    4.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的环境支撑
        4.2.1 构建高社会流动率的环境
        4.2.2 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4.2.3 打破“陌生人”差序格局
    4.3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城乡一体化
        4.3.1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4.3.2 放宽子女随迁条件
        4.3.3 减少社会屏蔽措施
        4.3.4 夯实地域包容空间
    4.4 健全岗位就业技能培训制度
        4.4.1 提高外出农民工技能
        4.4.2 发布农民工就业信息
        4.4.3 兴立农民工奖励机制
        4.4.4 弘扬农民工传统技术
    4.5 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基础性工程工作
        4.5.1 挖掘农村资源,增进农民工自豪感
        4.5.2 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农民工贡献感
        4.5.3 开展乡村体育,增加农民工健康感
        4.5.4 改善生活环境,增值农民工舒适感
        4.5.5 疏导心理危机,增益农民工自强感
    4.6 稳固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持久性葆有性
        4.6.1 倡导互助互济,化解矛盾风险
        4.6.2 组建专门社区,保持乡土情结
        4.6.3 尊重公序良俗,促进民族团结
第5章 结束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障碍与创新[J];中国农村研究;2015年02期

2 冯思源;;浅议加强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J];企业与文化;2012年03期

3 辛闻;;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满意度调查[J];三江高教;2013年02期

4 孙俊涛;郑岩;李欣;张昊;张萍;于亮;胡光霞;;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7年01期

5 张家臣;;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J];淮海文汇;2011年01期

6 庞捷敏;;新生代农民工心态解读[J];松州;2011年04期

7 薛二勇;;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J];新重庆;2017年07期

8 成佳娟;杨萍;张文政;;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04期

9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价值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12期

10 刘叶云;刘广;;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J];商学研究;201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丽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曹茸;多元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诉求的媒介表达[D];武汉大学;2014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张旭晨;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叶攀;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B市Q村新生代农民工案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潘华;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马红玉;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秀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翠革;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培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云宝;故土难回: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高俊文;大庆市加盟快递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年

4 李钊;华容县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5 朱曼;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6 王小川;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贫困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

7 冷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

8 罗惠贤;遂宁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9 段爽园;湖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10 肖发武;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3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83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