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分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特征判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2-10 04:02
为提升高标准农田监管效能,该文基于空间分异规律,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划,构建了差别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特征判别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C#.NET、ArcObject技术,设计和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特征判别系统。系统的实证案例表明:用于监测评价场景的黄土高原案例区符合高标准农田空间特征的田块38.33 hm2,与验收后实际确认的高标准农田相比,总体判别精度为94.38%。2)用于设计评审场景的南方山地丘陵案例区符合高标准农田空间特征的30.07 hm2,较批复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多10.34 hm2,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部分田块尚未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如扣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因素,总体判别精度为100%。从实例结果看,使用该系统可从空间特征方面辅助判别高标准农田,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田块平整、道路和灌排设施配套、农田防护方面的不足,为丰富高标准农田监测手段、提升管理效能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06期 第253-261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类型区划分示意图(不含港澳台)
图2表达了系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特征判别的流程图,包括5个关键环节:1)导入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2个类型,矢量数据根据应用场景分为规划图、竣工图和修正后的竣工图,是系统开展空间判别的核心数据;栅格数据一般是遥感影像,为辅助显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效果。2)数据校验。包括逻辑校验和拓扑校验。逻辑校验主要检查数据坐标系的合规性和田块、各类工程图层的齐全性。拓扑校验主要检查道路、灌溉渠系、排水沟、防护林带等线性图层是否自重叠或自相交。3)匹配工程类型区。系统自动将图层数据与系统内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区图层相叠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匹配可能涉及的工程类型区,用户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在系统提供的工程类型区范围内进行确认,系统根据用户确认的工程类型区选定相应的空间特征判别指标体系。4)空间特征判别。按照空间特征判别指标分别判别项目区各田块的空间特征。5)形成专题图和判别报告。专题图包括基于各评价指标分别形成的专题图,如田块形状判别图、道路通达度判别图等,以及基于木桶理论形成的空间特征综合判别图。判别报告主要说明满足空间特征要求的田块数量、面积以及不满足空间特征要求的田块类型、数量和面积。2.3 系统框架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C/S结构,基于Visual Studio.NET2013平台和MySQL数据库,结合Arc Objects组件,使用C#语言开发。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图3),其优势是可提高业务层代码的重复使用,降低系统后期的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三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其中,表现层是系统的界面设计,即展现给用户的系统界面。业务层是指在表现层和数据层之间加入的一个中间层,是对具体问题进行操作,是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的核心层,基于MapControl、PageLayoutControl、TOCControl、ToolbarControl和LicenseControl组件,本系统的用户管理、数据校验、地图基本操作、工程类型区匹配、空间判别,专题图制作和专题报告生成等功能在该层实现。数据层是集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核心层,该层实现了高标准农田相关数据的导入和删除功能,并通过该层读取数据库中的高标准农田工程类型区数据、遥感影像、田块数据、灌溉渠系、排水沟、田间道路等空间数据。3 实证案例
本文编号:2908050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06期 第253-261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类型区划分示意图(不含港澳台)
图2表达了系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特征判别的流程图,包括5个关键环节:1)导入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2个类型,矢量数据根据应用场景分为规划图、竣工图和修正后的竣工图,是系统开展空间判别的核心数据;栅格数据一般是遥感影像,为辅助显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效果。2)数据校验。包括逻辑校验和拓扑校验。逻辑校验主要检查数据坐标系的合规性和田块、各类工程图层的齐全性。拓扑校验主要检查道路、灌溉渠系、排水沟、防护林带等线性图层是否自重叠或自相交。3)匹配工程类型区。系统自动将图层数据与系统内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区图层相叠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匹配可能涉及的工程类型区,用户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在系统提供的工程类型区范围内进行确认,系统根据用户确认的工程类型区选定相应的空间特征判别指标体系。4)空间特征判别。按照空间特征判别指标分别判别项目区各田块的空间特征。5)形成专题图和判别报告。专题图包括基于各评价指标分别形成的专题图,如田块形状判别图、道路通达度判别图等,以及基于木桶理论形成的空间特征综合判别图。判别报告主要说明满足空间特征要求的田块数量、面积以及不满足空间特征要求的田块类型、数量和面积。2.3 系统框架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C/S结构,基于Visual Studio.NET2013平台和MySQL数据库,结合Arc Objects组件,使用C#语言开发。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图3),其优势是可提高业务层代码的重复使用,降低系统后期的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三层架构包括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其中,表现层是系统的界面设计,即展现给用户的系统界面。业务层是指在表现层和数据层之间加入的一个中间层,是对具体问题进行操作,是实现系统各项功能的核心层,基于MapControl、PageLayoutControl、TOCControl、ToolbarControl和LicenseControl组件,本系统的用户管理、数据校验、地图基本操作、工程类型区匹配、空间判别,专题图制作和专题报告生成等功能在该层实现。数据层是集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数据和数据处理的核心层,该层实现了高标准农田相关数据的导入和删除功能,并通过该层读取数据库中的高标准农田工程类型区数据、遥感影像、田块数据、灌溉渠系、排水沟、田间道路等空间数据。3 实证案例
本文编号:2908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0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