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1:42
我国虽然在反贫困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绝对贫困的人口仍然存在,且存在着贫困人口多、贫困区域分布广、相对贫困人口越来越多等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扶贫工作愈加艰难。产业扶贫在2001年被提出后,已经成为了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扶贫方式。张北县作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光伏产业等方式,已经先后帮助了近2万人脱贫致富。但张北县产业扶贫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的模式,对扶贫人口之间的差异、贫困村之间的差异、扶贫项目之间的差异考虑太少,导致出现了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扶强不扶弱等问题。本文以绩效评价为基础,探寻产业扶贫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优化张北县产业扶贫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贫困人口在扶贫项目中的参与度与受益度,提高产业扶贫的绩效。本文以公共受托责任、增长极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主成分分析法、皮尔森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对张北县产业扶贫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短期和长期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进行评价;并选取了多个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剖析各因素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贡献,寻找产业扶贫项...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的内涵与成因
2.1.2 精准扶贫的内涵
2.1.3 产业扶贫的内涵
2.1.4 绩效评价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受托责任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资源禀赋理论
3 张北县现状分析
3.1 张北县基本概况
3.1.1 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3.1.2 资源状况
3.1.3 经济状况
3.2 张北县贫困状况
3.2.1 张北县贫困现状
3.2.2 张北县贫困成因分析
3.3 张北县产业扶贫现状
3.3.1 农业产业扶贫
3.3.2 旅游产业扶贫
3.3.3 光伏产业扶贫
4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4.1 主成分法概述
4.2 评价指标选择
4.2.1 短期绩效指标
4.2.2 长期绩效指标
4.3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4.3.1 确定指标权重
4.3.2 评价结果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短期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4.4.2 长期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5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1 皮尔森相关系数概述
5.2 模型指标选择
5.2.1 农业产业方面
5.2.2 旅游产业方面
5.2.3 光伏产业方面
5.3 模型结果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
5.4.1 农业产业方面
5.4.2 旅游产业方面
5.4.3 光伏产业方面
6 基于绩效评价的张北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6.1 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农业产业方面
6.1.2 旅游产业方面
6.1.3 光伏产业方面
6.2 基于绩效的张北县产业扶贫优化策略
6.2.1 农业产业方面
6.2.2 旅游产业方面
6.2.3 光伏产业方面
6.2.4 融合多种扶贫方式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居民感知的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J]. 邢慧斌.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7)
[3]旅游精准扶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消解——基于山西省左权县的案例分析[J]. 党红艳,金媛媛. 经济问题. 2017(06)
[4]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及实证研究[J]. 杨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5)
[5]“送猪崽”与“折现金”: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J]. 李志平. 财经研究. 2017(04)
[6]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 邢慧斌,席建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层次分析法的我国精准扶贫实施绩效评价研究[J]. 陈爱雪,刘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8]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 张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1)
[9]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实践模式及经验探索[J]. 李荣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10]精准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案例研究[J]. 陈升,潘虹,陆静.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9)
硕士论文
[1]河南省产业扶贫问题研究[D]. 王朋云.河南农业大学 2016
[2]精准扶贫背景下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经营者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湘漪.广西大学 2016
[3]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韩震.广西大学 2015
[4]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动因、测量及影响因素[D]. 毕紫薇.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8207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的内涵与成因
2.1.2 精准扶贫的内涵
2.1.3 产业扶贫的内涵
2.1.4 绩效评价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受托责任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资源禀赋理论
3 张北县现状分析
3.1 张北县基本概况
3.1.1 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
3.1.2 资源状况
3.1.3 经济状况
3.2 张北县贫困状况
3.2.1 张北县贫困现状
3.2.2 张北县贫困成因分析
3.3 张北县产业扶贫现状
3.3.1 农业产业扶贫
3.3.2 旅游产业扶贫
3.3.3 光伏产业扶贫
4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4.1 主成分法概述
4.2 评价指标选择
4.2.1 短期绩效指标
4.2.2 长期绩效指标
4.3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4.3.1 确定指标权重
4.3.2 评价结果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短期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4.4.2 长期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5 张北县产业扶贫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1 皮尔森相关系数概述
5.2 模型指标选择
5.2.1 农业产业方面
5.2.2 旅游产业方面
5.2.3 光伏产业方面
5.3 模型结果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
5.4.1 农业产业方面
5.4.2 旅游产业方面
5.4.3 光伏产业方面
6 基于绩效评价的张北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6.1 张北县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农业产业方面
6.1.2 旅游产业方面
6.1.3 光伏产业方面
6.2 基于绩效的张北县产业扶贫优化策略
6.2.1 农业产业方面
6.2.2 旅游产业方面
6.2.3 光伏产业方面
6.2.4 融合多种扶贫方式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居民感知的贫困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以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 吴国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国内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理论及方法研究述评[J]. 邢慧斌.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7)
[3]旅游精准扶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消解——基于山西省左权县的案例分析[J]. 党红艳,金媛媛. 经济问题. 2017(06)
[4]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及实证研究[J]. 杨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5)
[5]“送猪崽”与“折现金”:我国产业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与政策模拟研究[J]. 李志平. 财经研究. 2017(04)
[6]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 邢慧斌,席建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层次分析法的我国精准扶贫实施绩效评价研究[J]. 陈爱雪,刘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8]旅游扶贫模式和扶贫效应研究——基于海南省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J]. 张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1)
[9]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实践模式及经验探索[J]. 李荣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10]精准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案例研究[J]. 陈升,潘虹,陆静. 中国行政管理. 2016(09)
硕士论文
[1]河南省产业扶贫问题研究[D]. 王朋云.河南农业大学 2016
[2]精准扶贫背景下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经营者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湘漪.广西大学 2016
[3]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 韩震.广西大学 2015
[4]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需求:动因、测量及影响因素[D]. 毕紫薇.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18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1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