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精神及其培育
发布时间:2020-12-17 01:37
制约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国家主导和农民主体不对称,国家主导力量太强大,而农民主体力量太弱小;二是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农村现有的种种非正式制度不协调,乡村振兴战略难以落地。乡村振兴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人民为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而积极参与各种乡村振兴活动的团结奋斗精神。培育全民参与农村建设、全社会关心农民生活、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的乡村振兴精神,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构建新型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和新型城乡关系,对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遵循我国"三农"问题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立足城乡差距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中培育和践行乡村振兴精神,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振兴目标。
【文章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和视角:培育公共精神
二、乡村振兴精神: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一)对公共精神的再认识
1.公共精神在学科上的差别
2.公共精神在中西国别上的差别
3.公共精神在不同层次上的差别
第一,公共性。
第二,时代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层次性。
(二)乡村振兴精神的提出
第一,对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信心与决心。
第二,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认可与拥护。
第三,对乡村振兴各种活动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第四,对各种违背乡村振兴的思想、行为的批判和斗争。
三、乡村振兴精神培育的思路和举措
(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培育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和信心
(二)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培育富有特色的安逸、休闲、生态精神
(三)在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设中,培育政府公信力
(四)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培育自治、德治和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挖掘乡村综合价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J]. 秦清芝,杨雪英. 人民论坛. 2019(34)
[2]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以40年农村发展和减贫为例[J].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1)
[3]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围——以H省为例[J]. 杨园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个体化时代公共精神的培育困境及其超越[J]. 张洁.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5]论公共精神[J]. 褚松燕. 探索与争鸣. 2012(01)
本文编号:2921169
【文章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和视角:培育公共精神
二、乡村振兴精神: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一)对公共精神的再认识
1.公共精神在学科上的差别
2.公共精神在中西国别上的差别
3.公共精神在不同层次上的差别
第一,公共性。
第二,时代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层次性。
(二)乡村振兴精神的提出
第一,对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信心与决心。
第二,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认可与拥护。
第三,对乡村振兴各种活动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第四,对各种违背乡村振兴的思想、行为的批判和斗争。
三、乡村振兴精神培育的思路和举措
(一)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培育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和信心
(二)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培育富有特色的安逸、休闲、生态精神
(三)在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设中,培育政府公信力
(四)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培育自治、德治和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挖掘乡村综合价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J]. 秦清芝,杨雪英. 人民论坛. 2019(34)
[2]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文化主体性——以40年农村发展和减贫为例[J].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19(11)
[3]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围——以H省为例[J]. 杨园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个体化时代公共精神的培育困境及其超越[J]. 张洁.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4)
[5]论公共精神[J]. 褚松燕. 探索与争鸣. 2012(01)
本文编号:2921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2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