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风土”:“本地”菜农的情感投入与涪陵榨菜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0-12-23 17:56
涪陵榨菜是一道大众食物。历史上,它与余姚榨菜进行过长达十年的原产地之争,最后涪陵榨菜胜出。于是,涪陵榨菜具有了风土特征,但这更多是地方精英人物的努力。那么,普通菜农又是如何构建属于涪陵榨菜的?为此,本论文以榨菜村的菜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如何生产和建构涪陵榨菜。研究发现:普通菜农也通过日常实践中生产了涪陵榨菜。无论是从种榨菜、吃榨菜、卖榨菜、忆榨菜中,他们都体现出了一种将榨菜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紧密结合的特征。特别是在“忆榨菜”中,菜农对集体生产年代的风脱水赋予了浓烈的情感和意义,它们是榨菜质量的保证,但菜农对它的记忆又不同于国家和地方精英的“美感”记忆,而是一种“创伤性记忆”,这种创伤记忆再生产了涪陵榨菜。因此,菜农从日常实践中参与了涪陵榨菜的构建,这种参与既是经济上的更是情感上的。尤其是菜农们对于榨菜的叙事充满了苦难,这种“创伤性风土”赋予了涪陵榨菜一种独特的“地方味道”。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缘起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地方食物”的相关研究
(二)“Terroir”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田野点概况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章节安排
第一章:种榨菜
第一节:榨菜的神话起源
第二节:小心谨慎的菜农
第三节:从种子到收获
第二章:吃榨菜
第一节:阿刘的故事
第二节:家庭自制榨菜
第三节:吃榨菜
第三章:卖榨菜
第一节:剩余物
第二节:放盐
第三节:卖菜过程
第四节:对榨菜盐水的处理
第四章:忆榨菜
第一节:普通菜农的榨菜记忆
第二节:地方政府的榨菜记忆
第三节:交叉记忆:风脱水与盐脱水
第五章:结论:对风土与地方食物的探讨
第一节:菜农对涪陵榨菜的建构
第二节:“创伤性风土”与地方食物的构建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类
(三)其他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真性、去地域化与地方化——沙县小吃的文化建构与再生产[J]. 段颖,梁敬婷,邵荻.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重构的“正宗性”:云南普洱茶跨时空的“风土”[J]. 张静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关于榨菜食品工业化的探讨[J]. 贺云川,侯尧.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2(05)
本文编号:293411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缘起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地方食物”的相关研究
(二)“Terroir”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田野点概况
第四节: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章节安排
第一章:种榨菜
第一节:榨菜的神话起源
第二节:小心谨慎的菜农
第三节:从种子到收获
第二章:吃榨菜
第一节:阿刘的故事
第二节:家庭自制榨菜
第三节:吃榨菜
第三章:卖榨菜
第一节:剩余物
第二节:放盐
第三节:卖菜过程
第四节:对榨菜盐水的处理
第四章:忆榨菜
第一节:普通菜农的榨菜记忆
第二节:地方政府的榨菜记忆
第三节:交叉记忆:风脱水与盐脱水
第五章:结论:对风土与地方食物的探讨
第一节:菜农对涪陵榨菜的建构
第二节:“创伤性风土”与地方食物的构建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二)期刊类
(三)其他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原真性、去地域化与地方化——沙县小吃的文化建构与再生产[J]. 段颖,梁敬婷,邵荻.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重构的“正宗性”:云南普洱茶跨时空的“风土”[J]. 张静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3]关于榨菜食品工业化的探讨[J]. 贺云川,侯尧.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2(05)
本文编号:2934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3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