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22:36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随之秸秆产量也大,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秸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逐渐形成秸秆产业链条,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初步显现。而农牧民对秸秆利用的认识,通常是经过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随着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的产量也会随之升高。秸秆和籽粒一样是重要的农产品,长时期以来在农户生产生活和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秸秆没能被广大农牧民充分合理利用,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出现大量的秸秆剩余现象,农牧民利用的经济性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了剩余秸秆难处理的问题。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农民采取了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因此如何开发与合理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成为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科左中旗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选取秸秆养牛示范村的两个嘎查的农户以及典型户:农户、牧户、农牧复合经营户的秸秆利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两个嘎查农户秸秆利用对比发现,目前仍存在农户在焚烧秸秆的现象,没能充分合理...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1.4 文献综述
1.4.1 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研究
1.4.2 秸秆养畜研究
1.4.3 秸秆还田研究
1.4.4 秸秆工业加工研究
1.4.5 秸秆种植食用菌研究
1.4.6 秸秆利用的其他相关研究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秸秆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秸秆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农户组织行为理论
3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及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1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人口、劳动力状况
3.1.3 农民人均收入分析
3.1.4 种植业结构情况
3.1.5 作物秸秆产量情况
3.2 科左中旗秸秆循环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3 科左中旗秸秆资源利用绩效
3.3.1 秸秆饲料化利用
3.3.2 秸秆肥料化利用
3.3.3 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
3.4 秸秆的营养价值与科左中旗秸秆养牛项目组织扶持政策概况
3.4.1 秸秆的营养价值
3.4.2 科左中旗秸秆养牛项目组织扶持政策概况
3.5 秸秆利用新发展——成立发电公司
4 农户秸秆利用现状的案例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调查样本描述与问卷数据的整理
4.2.1 样本村和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4.2.2 样本农户秸秆利用方式
4.2.3 农户对秸秆利用政府政策的态度
4.4 典型的农户、牧户、农牧复合经营户秸秆利用现状
4.4.1 典型户基本情况介绍
4.4.2 农户、牧户、农牧复合经营户秸秆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4.5 典型户秸秆颗粒加工成本核算
4.6 农户秸秆利用组织行为研究
5 农户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1.1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还不足
5.1.2 缺乏秸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5.1.3 秸秆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够,缺乏配套设施
5.1.4 缺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培训
5.2 成因分析
5.2.1 收入水平
5.2.2 承担费用的压力
5.2.3 获得信息的能力
6 主要研究结论与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6.2.1 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
6.2.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指导
6.2.3 加大资金投入
6.2.4 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
6.2.5 农民要多学习秸秆利用的技术
6.2.6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运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J]. 马晓莉. 吉林农业. 2013(04)
[2]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途径[J]. 刘迎春,石志国,张永锋,李权,凤鹏,王秀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4)
[3]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 刘鹏,那伟,王秀玲,王晓梅,张维东,王秀飞.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5)
[4]浅析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意义[J]. 陈中玉,马方. 河北农机. 2010(05)
[5]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J]. 冯蕾,王效华.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0(04)
[6]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J]. 翁伯琦,雷锦桂,王义祥,王煌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7]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J]. 戚国富. 吉林农业. 2010(01)
[8]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安海燕,李翠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9]秸秆发电燃料收加储运过程模拟分析[J]. 于晓东,樊峰鸣. 农业工程学报. 2009(10)
[10]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 王舒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D]. 高雪松.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农民行为研究[D]. 王红微.河北农业大学 2014
[2]湖北省秸秆能源化的循环利用对策研究[D]. 孙凡.湖北工业大学 2013
[3]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 朱文家.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对策研究[D]. 卢旭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 王晓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6]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 陈强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农作物秸杆资源循环利用效益研究[D]. 罗岚.四川师范大学 2008
[8]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D]. 刘建胜.中国农业大学 2005
[9]秸秆保存方法和时间对营养价值的影响[D]. 范华.山西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34455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结构
1.4 文献综述
1.4.1 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研究
1.4.2 秸秆养畜研究
1.4.3 秸秆还田研究
1.4.4 秸秆工业加工研究
1.4.5 秸秆种植食用菌研究
1.4.6 秸秆利用的其他相关研究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秸秆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秸秆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2.2 农户组织行为理论
3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及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3.1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人口、劳动力状况
3.1.3 农民人均收入分析
3.1.4 种植业结构情况
3.1.5 作物秸秆产量情况
3.2 科左中旗秸秆循环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3 科左中旗秸秆资源利用绩效
3.3.1 秸秆饲料化利用
3.3.2 秸秆肥料化利用
3.3.3 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
3.4 秸秆的营养价值与科左中旗秸秆养牛项目组织扶持政策概况
3.4.1 秸秆的营养价值
3.4.2 科左中旗秸秆养牛项目组织扶持政策概况
3.5 秸秆利用新发展——成立发电公司
4 农户秸秆利用现状的案例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调查样本描述与问卷数据的整理
4.2.1 样本村和样本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4.2.2 样本农户秸秆利用方式
4.2.3 农户对秸秆利用政府政策的态度
4.4 典型的农户、牧户、农牧复合经营户秸秆利用现状
4.4.1 典型户基本情况介绍
4.4.2 农户、牧户、农牧复合经营户秸秆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4.5 典型户秸秆颗粒加工成本核算
4.6 农户秸秆利用组织行为研究
5 农户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5.1.1 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还不足
5.1.2 缺乏秸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5.1.3 秸秆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够,缺乏配套设施
5.1.4 缺乏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培训
5.2 成因分析
5.2.1 收入水平
5.2.2 承担费用的压力
5.2.3 获得信息的能力
6 主要研究结论与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6.2.1 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意识
6.2.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指导
6.2.3 加大资金投入
6.2.4 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
6.2.5 农民要多学习秸秆利用的技术
6.2.6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运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J]. 马晓莉. 吉林农业. 2013(04)
[2]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途径[J]. 刘迎春,石志国,张永锋,李权,凤鹏,王秀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4)
[3]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 刘鹏,那伟,王秀玲,王晓梅,张维东,王秀飞.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5)
[4]浅析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意义[J]. 陈中玉,马方. 河北农机. 2010(05)
[5]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J]. 冯蕾,王效华.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0(04)
[6]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J]. 翁伯琦,雷锦桂,王义祥,王煌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7]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J]. 戚国富. 吉林农业. 2010(01)
[8]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安海燕,李翠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9]秸秆发电燃料收加储运过程模拟分析[J]. 于晓东,樊峰鸣. 农业工程学报. 2009(10)
[10]江苏省农户秸秆还田的影响因素分析[J]. 芮雯奕,周博,张卫建.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D]. 王舒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D]. 高雪松.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农作物秸秆处理的农民行为研究[D]. 王红微.河北农业大学 2014
[2]湖北省秸秆能源化的循环利用对策研究[D]. 孙凡.湖北工业大学 2013
[3]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 朱文家.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发展对策研究[D]. 卢旭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D]. 王晓凌.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6]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 陈强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农作物秸杆资源循环利用效益研究[D]. 罗岚.四川师范大学 2008
[8]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D]. 刘建胜.中国农业大学 2005
[9]秸秆保存方法和时间对营养价值的影响[D]. 范华.山西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34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3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