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05:46
  【目的】分析研究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差异,优化耕地利用与布局,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共和县、都兰县和乌兰县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及现有文献收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定级指标并确认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指数并划分级别,得到定级结果。与常用的特尔菲法定级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机森林算法得到的变量重要性(I)范围在0.03~11.9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影响因素间相关性不显著,有8个为显著相关,综合I值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将30个影响因素收敛为4个纬度下的14个定级指标,其中影响研究区域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系统脆弱性、生长季平均降水和年总太阳辐射量,权重分别为0.11、0.10和0.09,随机森林算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与常用的特尔菲法比较,随机森林算法稳定性更好,级别指数变幅区间更小,更有利于构建省级空间尺度的耕地级别可比序列。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区域2种方法的定级结果及空间分布图

序列,样带,级别,特尔菲法


从对样带的定级结果(图4)可知,随机森林算法和特尔菲法的定级结果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的趋同性强,对同一地块的级别高低判断基本一致,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耕地级别的空间变异性。另外,随机森林算法更加稳定,级别变化程度小,更有利于构建省级空间尺度的耕地级别可比序列。图4 随机森林算法和特尔菲法对2条样带定级结果的对比

特尔菲法,样带,森林,算法


图3 研究区域2条样带位置图在西北-东南样带第220 km处,随机森林算法的定级结果与特尔菲法比较相似。该位置地形平整,土壤质地为壤土,有效土层厚度大于1 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生长季降水及温度条件较差,距离共和县城区较远,区位条件较差。表明尽管随机森林算法比特尔菲法的定级指标数量较少,但定级结果由于权重的大小调整,未影响定级结果的准确性,随机森林算法能够有效地表现研究区域耕地级别的空间变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耕地质量内涵的再认识[J]. 温良友,孔祥斌,辛芸娜,孙晓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2]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以晋中盆地为例[J]. 刘斌,郭星,朱宇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1)
[3]青海省近10年草地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马昊翔,陈长成,宋英强,晔沙,胡月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4]基于多层级指标的省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 马瑞明,马仁会,韩冬梅,郧文聚.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6)
[5]耕地质量定级方法改进研究:以农安县为例[J]. 刘欢,吴克宁,宋文,宋恒飞,刘浩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6]青海省太阳辐射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保广裕,张静,周丹,马守存,刘玮.  冰川冻土. 2017(03)
[7]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研究[J]. 张超,乔敏,郧文聚,刘佳佳,朱德海,杨建宇.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1)
[8]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J]. 杜国明,刘彦随,于凤荣,刘美,郑惠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4)
[9]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农耕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J]. 马玥,姜琦刚,孟治国,李远华,王栋,刘骅欣.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1)
[10]中国谷物产出的"面积-质量"导向因素分析[J]. 冯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8)



本文编号:296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6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