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意义、挑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1-10 17:53
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前提,教育则是助力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最佳途径。当前教育扶志(智)脱贫事业面临着在战略部署上缺少协同配合、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孩童倾向、在赋能设计与实践上存在偏差、在扶贫效益上显效缓慢,以及扶贫组织责任缺失等现实困境,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支撑不够、建设不足、动力不强,以及缺乏可持续性等。因此,需要采用协同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明确以农民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扶贫效益,以及强化组织领导等举措,有效促进贫困农民提升自身脱贫能力,以实现全面脱贫、彻底脱贫与可持续脱贫。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可持续脱贫能力的内涵综述
二、“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意义
(一)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的根本途径
(二)可持续脱贫能力是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前提
(三)可持续脱贫能力是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
三、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挑战
(一)战略部署上:各战略缺少协同配合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支撑不够
(二)价值取向上:教育扶贫的孩童倾向使得成年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边缘化
(三)目标定位上: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偏差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不足
(四)扶贫组织上:组织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得贫困农民脱贫能力建设工作缺乏可持续性
(五)扶贫效益上:教育扶贫显效慢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动力不强
四、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对策
(一)战略部署上:精准扶贫战略协同推进,加大对农民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内外支撑
(二)价值取向上: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切实保障贫困地区成年农民受教育权益
(三)目标定位上:明确以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
(四)扶贫组织上: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贫困农户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五)扶贫效益上:切实提高教育扶贫效益,激发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内在逻辑与中国意义[J]. 吴晓蓉,范小梅.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04)
[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袁利平,丁雅施. 教育研究. 2019(08)
[3]能力贫困视阈下的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研究[J]. 梁伟军,谢若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可持续发展式教育扶贫:国际经验与反思[J]. 傅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比较视野中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选择——基于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理念与行动的分析[J]. 唐智彬,胡媚,谭素美. 比较教育研究. 2019(04)
[6]精准扶贫的理念、困境与对策完善——基于能力贫困理论视角[J]. 徐晓雯,常鸿.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7]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 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3)
[8]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 李小云,许汉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9]减贫战略方向与新型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 张琦. 改革. 2016(08)
本文编号:2969148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可持续脱贫能力的内涵综述
二、“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意义
(一)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的根本途径
(二)可持续脱贫能力是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前提
(三)可持续脱贫能力是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
三、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挑战
(一)战略部署上:各战略缺少协同配合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支撑不够
(二)价值取向上:教育扶贫的孩童倾向使得成年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边缘化
(三)目标定位上: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偏差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不足
(四)扶贫组织上:组织责任落实不到位使得贫困农民脱贫能力建设工作缺乏可持续性
(五)扶贫效益上:教育扶贫显效慢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动力不强
四、教育扶贫视域下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之对策
(一)战略部署上:精准扶贫战略协同推进,加大对农民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内外支撑
(二)价值取向上: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切实保障贫困地区成年农民受教育权益
(三)目标定位上:明确以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
(四)扶贫组织上: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贫困农户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五)扶贫效益上:切实提高教育扶贫效益,激发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内在逻辑与中国意义[J]. 吴晓蓉,范小梅.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04)
[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袁利平,丁雅施. 教育研究. 2019(08)
[3]能力贫困视阈下的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研究[J]. 梁伟军,谢若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可持续发展式教育扶贫:国际经验与反思[J]. 傅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比较视野中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选择——基于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理念与行动的分析[J]. 唐智彬,胡媚,谭素美. 比较教育研究. 2019(04)
[6]精准扶贫的理念、困境与对策完善——基于能力贫困理论视角[J]. 徐晓雯,常鸿.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7]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 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3)
[8]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 李小云,许汉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9]减贫战略方向与新型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 张琦. 改革. 2016(08)
本文编号:2969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6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