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与乡村地域系统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2:34
村镇居民出行特征是反映乡村生活质量的关键指标,是乡村地域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也是乡村交通规划的重要依据。采用2016年住建部全国小城镇调查的村镇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港澳台地区数据)119个建制镇的村镇居民的跨区域出行规律,揭示村、镇、县、市之间相互联系特征,并应用多水平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Meologit),分析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小城镇服务设施供给、区位和对外交通便利性对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地区传统地域系统正在发生变化,虽然"村-镇-县"等级结构模式依然是主体,但"村-县"和"镇-市"的联系在增强;对村庄居民来说,县城一级服务地的服务和商品的重要性凸显;乡村居民跨区域出行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和西部大城市周边的村镇居民的出行频率高于中部地区,平原和丘陵地区居民出行频率高于山地、高原地区,地区间差异随出行目的地等级提高而更加明显;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基本全覆盖,地理区位和交通设施条件不再是影响居民城乡联系的主要因素,居民的高品质生活出行需求、收入增加和小汽车拥有率提升等因素对居民跨区域出行的影响在增强,通过"大修大建"乡...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镇、村居民跨区域出行的高频率出行占比Fig.2Highinter-regiontravelfrequencyofresidents表5不同地形地区镇不同地形地区镇、村居民高频率出行占比
②低频次(1a内不多于2次);③中等频次(1周至半年去1次);④高频次(每周至少去1次)。研究采用统计描述和GIS技术对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的整体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再通过构建非集计模型,进一步分析跨区域出行频率的影响因素。由于居民出行频次属于定序变量,考虑到本文旨在分析个体和镇的宏观环境2个层面因素对居民跨区域出行频次的影响,因而采用Meologit回归模型。Meologit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具有多层次性且解释变量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组变量)的样本,该方法有助于从方法论上克服社会科学研图1调研小城镇地理分布Fig.1Spatialdistributionofstudytowns5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城——村—地”三维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 刘晶,金晓斌,范业婷,项晓敏,冉娜,周寅康,沈春竹. 地理研究. 2018(04)
[2]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余斌,卢燕,曾菊新,朱媛媛. 地理科学. 2017(03)
[3]农村居民集日出行特征探讨[J]. 刘永超,张瑾,陆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02)
[4]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城乡居民出行特征研究——以苍南县为例[J]. 罗雄雄,董洁霜,董智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4)
[6]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J]. 龙花楼,刘彦随,张小林,乔家君. 地理学报. 2014(08)
[7]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居民出行特征[J]. 杨琦,袁华智,冯树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8]农村居民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 杨琦,杨云峰,袁华智,冯忠祥,慈玉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05)
[9]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 龙花楼. 地理学报. 2013(08)
[10]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进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证[J]. 郑文哲,郑小碧. 经济地理. 2013(06)
本文编号:2978048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镇、村居民跨区域出行的高频率出行占比Fig.2Highinter-regiontravelfrequencyofresidents表5不同地形地区镇不同地形地区镇、村居民高频率出行占比
②低频次(1a内不多于2次);③中等频次(1周至半年去1次);④高频次(每周至少去1次)。研究采用统计描述和GIS技术对村镇居民跨区域出行的整体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再通过构建非集计模型,进一步分析跨区域出行频率的影响因素。由于居民出行频次属于定序变量,考虑到本文旨在分析个体和镇的宏观环境2个层面因素对居民跨区域出行频次的影响,因而采用Meologit回归模型。Meologit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具有多层次性且解释变量的因素包括宏观因素(组变量)的样本,该方法有助于从方法论上克服社会科学研图1调研小城镇地理分布Fig.1Spatialdistributionofstudytowns5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城——村—地”三维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 刘晶,金晓斌,范业婷,项晓敏,冉娜,周寅康,沈春竹. 地理研究. 2018(04)
[2]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余斌,卢燕,曾菊新,朱媛媛. 地理科学. 2017(03)
[3]农村居民集日出行特征探讨[J]. 刘永超,张瑾,陆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02)
[4]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城乡居民出行特征研究——以苍南县为例[J]. 罗雄雄,董洁霜,董智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4)
[6]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J]. 龙花楼,刘彦随,张小林,乔家君. 地理学报. 2014(08)
[7]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居民出行特征[J]. 杨琦,袁华智,冯树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8]农村居民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 杨琦,杨云峰,袁华智,冯忠祥,慈玉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05)
[9]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 龙花楼. 地理学报. 2013(08)
[10]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进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证[J]. 郑文哲,郑小碧. 经济地理. 2013(06)
本文编号:2978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7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