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耕文化保护与产业化利用研究 ——以元阳哈尼梯田文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8 08:4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资本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实现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作用而备受关注。作为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茶树起源地之一的云南,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史。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多样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多民族省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众多的民族汇聚交融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决定了云南农耕类型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鲜明的地域性、民族的多元性以及深厚的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生态经济资源,潜藏着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但随着文化生境的变迁,传统农耕文化的原有价值和功能受到剧烈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二元对立形势的加剧,乡村地区“三农”问题凸显的同时,那些根植于广大乡村地区的鲜明的农耕习俗、独具特色的农耕饮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却也因此受到市场经济的青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开始挖掘和整理自身所拥有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在乡村文化产业化利用下,农耕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构成了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主体,并形成了农业景观、农耕饮食、农事节日等乡村特色农耕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些蕴含着乡土、乡情、乡意的农耕文化产品和...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元阳哈尼梯田森林——村落——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一个稻作生产周期的完整技术体系资料来源:管彦波,《云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元阳哈尼梯田核心景区游览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增权理论的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研究——以元阳哈尼梯田景区为例[J]. 李培英. 学术探索. 2017(06)
[2]试论云南农耕文化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J]. 张海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1)
[3]“申遗热”背后的思考[J]. 林爱庆. 城乡建设. 2013(10)
[4]云南农耕文化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J]. 王荧,李昶罕,秦莹.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5]“农耕文化”在农林类职业院校发展思考[J]. 戴雪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2)
[6]本真性的共谋:旅游人类学的反思[J]. 朱健刚. 旅游学刊. 2012(11)
[7]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分析[J]. 陈丽军,夏庆利,王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2(04)
[8]从“文化持有者”角度看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J]. 卢鹏,刘洁婷.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5)
[9]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 陈艳萍.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10]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景观主题化规划设计研究[J]. 陈萍萍. 浙江学刊.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D]. 张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大地艺术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D]. 陈东东.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邢雪娥.云南大学 2016
[3]农耕文化在观光农业规划中的表达[D]. 孙川.西南大学 2014
[4]湖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黄文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本文编号:3004690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元阳哈尼梯田森林——村落——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一个稻作生产周期的完整技术体系资料来源:管彦波,《云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元阳哈尼梯田核心景区游览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增权理论的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研究——以元阳哈尼梯田景区为例[J]. 李培英. 学术探索. 2017(06)
[2]试论云南农耕文化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J]. 张海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1)
[3]“申遗热”背后的思考[J]. 林爱庆. 城乡建设. 2013(10)
[4]云南农耕文化对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J]. 王荧,李昶罕,秦莹.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6)
[5]“农耕文化”在农林类职业院校发展思考[J]. 戴雪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2)
[6]本真性的共谋:旅游人类学的反思[J]. 朱健刚. 旅游学刊. 2012(11)
[7]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分析[J]. 陈丽军,夏庆利,王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2(04)
[8]从“文化持有者”角度看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J]. 卢鹏,刘洁婷.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5)
[9]农耕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 陈艳萍.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10]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景观主题化规划设计研究[J]. 陈萍萍. 浙江学刊. 2010(04)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D]. 张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大地艺术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D]. 陈东东.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邢雪娥.云南大学 2016
[3]农耕文化在观光农业规划中的表达[D]. 孙川.西南大学 2014
[4]湖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 黄文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本文编号:3004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0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