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扶贫开发成效、创新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2-10 20:46
  张涛、王春蕊《中国扶贫开发成效、创新与展望》一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全国各地通过实践推出了多种扶贫创新模式。并认为,后脱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工作将面临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从"帮扶"到"自我发展",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到民生保障提质升级的新特点,需要在城乡一体化治理框架下创新和形成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路径。高中建、李长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意识建构研究》指出,新时代农民的土地意识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重新审视农民土地意识现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布局中,建构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土地政治意识、以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经济意识、以大地母亲思想为灵魂的土地文化意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的土地社会意识、以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土地生态意识,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的未来考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桂胜、陈山《乡村振兴中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传承模式之认识》指出,构建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传承模式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现有的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存在着非遗小镇、民俗文化节、风情旅游区等若干传承模式,显示出重构... 

【文章来源】:河北学刊. 2020,4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历程
    (一)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
    (三)扶贫攻坚与巩固发展阶段(1994—2010)
    (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1—2020)
二、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幅下降
    (二)区域整体减贫效果明显
    (三)贫困县脱贫步伐加快
三、中国扶贫开发模式创新
    (一)“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
    (二)“易地搬迁+X”扶贫模式
    (三)“生态补偿+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四)“专项教育+多元主体”扶贫模式
    (五)“产业导向+无抵押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模式
四、后脱贫时代:当代中国贫困治理新特点
    (一)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
    (二)从农村贫困到城市贫困
    (三)从外生型“帮扶”到内生型“自我发展”
    (四)从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到民生保障提质升级
    (五)从“应对和治理”到“预警和预防”
    (六)从阶段化到长期化、常态化
五、后脱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路径
    (一)更新贫困治理框架:常规化与城乡一体化统筹
    (二)关注新增贫困和返贫治理:预防支出型贫困
    (三)培养内生脱贫动力: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四)建立贫困预防机制:贫困监测与预警
六、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贫困治理工作常规化机制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贫困治理框架
    (三)创新贫困治理路径
    (四)保持政策延续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进展、问题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 崔红志.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9)



本文编号:3027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27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