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资本的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机制研究——以“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6 21:23
文章应用文化资本理论,以"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为例,系统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具体形态僵化、客观形态匮乏和体制形态薄弱。"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作为一项提升文化资本的顶层政策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塑造学校社会形象。因此,需要坚持党和政府领导、按需组团植入帮扶、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以及完善教师薪酬制度,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逻辑:提升文化资本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困境: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文化资本的深层次检视
(一)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具体形态僵化
(二)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客观形态匮乏
(三)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体制形态薄弱
三、“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一项提升文化资本的顶层政策设计
(一)“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的内涵和特点
(二)“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的实施路径
1. 各级党委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强化服务意识。
2. 选派优秀校长引领学校发展,落实管理职责。
3. 按需组团开展教学帮扶活动,精准示范指导。
(三)“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取得的成效
1. 运行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具体形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充实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客观形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四、总结反思: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启示和推广价值
(一)坚持党和政府领导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前提
(二)按需组团植入帮扶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
(三)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扶贫的使命与行动[J]. 蒋红霞,熊威.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6)
[2]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建构[J]. 仲敏.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6)
[3]“先赋”与“后生”:文化资本与农村大学生的内部分化[J]. 陈乐. 江苏高教. 2019(08)
[4]文化资本视域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曹慧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5)
[5]以教师精准培训推动教育精准扶贫[J]. 陈恩伦,郭璨.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4)
[6]扶贫工作不可急躁冒进,重在稳步落实[J]. 李长安. 人民论坛. 2017(19)
[7]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状况分析与对策——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J]. 彭雪芳. 贵州社会科学. 2016(10)
[8]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 刘军豪,许锋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02)
[9]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J]. 李兴江,陈怀叶. 开发研究. 2008(02)
[10]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J]. 张兵. 理论学刊. 2008(04)
本文编号:3086625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逻辑:提升文化资本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困境: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文化资本的深层次检视
(一)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具体形态僵化
(二)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客观形态匮乏
(三)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体制形态薄弱
三、“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一项提升文化资本的顶层政策设计
(一)“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的内涵和特点
(二)“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的实施路径
1. 各级党委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强化服务意识。
2. 选派优秀校长引领学校发展,落实管理职责。
3. 按需组团开展教学帮扶活动,精准示范指导。
(三)“组团植入式”教育对口帮扶取得的成效
1. 运行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具体形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充实民族贫困地区文化资本客观形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四、总结反思: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启示和推广价值
(一)坚持党和政府领导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前提
(二)按需组团植入帮扶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
(三)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扶贫的使命与行动[J]. 蒋红霞,熊威.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6)
[2]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建构[J]. 仲敏. 民族教育研究. 2019(06)
[3]“先赋”与“后生”:文化资本与农村大学生的内部分化[J]. 陈乐. 江苏高教. 2019(08)
[4]文化资本视域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曹慧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5)
[5]以教师精准培训推动教育精准扶贫[J]. 陈恩伦,郭璨.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4)
[6]扶贫工作不可急躁冒进,重在稳步落实[J]. 李长安. 人民论坛. 2017(19)
[7]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状况分析与对策——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J]. 彭雪芳. 贵州社会科学. 2016(10)
[8]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J]. 刘军豪,许锋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02)
[9]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J]. 李兴江,陈怀叶. 开发研究. 2008(02)
[10]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发展轨迹及其趋向[J]. 张兵. 理论学刊. 2008(04)
本文编号:3086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8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