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农保是否促进了兼业农户的土地转出——基于断点回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4 19:49
  [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兼业农户土地转出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文章先采用比较静态分析,阐明了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路径,同时,为了检验这种影响路径在现实中是否通畅,且影响程度如何,该文利用2014年CFP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领取新农保养老金促进兼业农户土地转出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采用了不同带宽、加入前定变量、多阶驱动变量、非参估计以及安慰剂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比较静态分析说明新农保的转移性收入会对老年农户的农业劳动收入产生替代作用,且替代弹性大于1,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劳动需求,从而促使老年农户将手中的土地释放出来。而实证结果表明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农户,土地转出率显著提高30%。[结论]这说明了新农保与土地养老保障之间确实存在明显替代作用,社保体系的完善会为我国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新农保是否促进了兼业农户的土地转出——基于断点回归的分析


55~65岁老人参与新农保比率

密度函数,变量,带宽,断点


断点回归的有效性依赖于驱动变量年龄的外生性,如果存在对年龄的自选择现象,断点回归的结果是不可靠的。比如在该文中,农户有可能谎报年龄从而提前领取新农保。检验驱动变量是否存在自选择的一种方法是检验驱动变量的连续性[25]。因此,采用基于McCrary检验的CJM检验判断驱动变量在断点处的连续性[26],检验结果T值为1.28,不能拒绝驱动变量连续的原假设,并在图2中给出了断点附近驱动变量年龄的密度函数图,断点两边的95%置信区间大部分重合,说明年龄不存在自选择现象。断点回归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其他前定变量在断点处的连续性来证明[20]。因此,该文在最优带宽下,检验了其他前定变量的连续性。检验结果表明加入的所有前定变量都在断点处连续,详细结果如表2所示。

土地,变量,参数


在最优带宽下加入前定变量的结果如表3中RD2所示,结果表明,无论是估计参数、还是显著性,相比未加入前定变量的RD1的回归结果,都没有太大变化。其次,根据最小信息准则(AIC),该文确定驱动变量最优阶数为1,因此在全样本下,通过加入2~4阶驱动变量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数下,领取新农保对土地转出均由显著的正向作用(表4)。再通过比较参数估计与使用不同核的非参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上来讲,Epanechnikov的结果应该与最优带宽下参数估计的结果趋于一致,事实上,Epanechnikov核的估计结果为0.295,确实与参数估计结果十分接近,且在加入前定变量的情况下,Epanechnikov核的非参估计结果为0.317,也与参数估计结果十分接近。在使用其他两种核的情况下,其估计结果分别为0.290和0.249,也与参数估计结果较为接近(表5)。另外,也可以在图3中直观地看出,兼业农户的土地转出率,在断点附近确实存在跳跃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 周云波,曹荣荣.  人口与经济. 2017(05)
[2]新农保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J]. 秦昌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调查数据[J]. 张芳芳,陈习定,林学宏,周秝宸.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8)
[4]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思考[J]. 郎大鹏.  农业经济. 2016(09)
[5]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表现、成因及其形成机理——基于浙江省A乡的分析[J]. 李毅,罗建平,林宇静,牛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1)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土地流转与农地滞留[J]. 张锦华,刘进,许庆.  管理世界. 2016(01)
[7]基于新农保视角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讨[J]. 李琼.  求实. 2015(05)
[8]“养儿防老”还是“以地养老”: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分析[J]. 李永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研究[J]. 马光荣,周广肃.  经济研究. 2014(11)
[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J]. 张川川,John Giles,赵耀辉.  经济学(季刊). 2015(01)



本文编号:3098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98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