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中涉地纠纷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22 19:57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往往也是农村诸多矛盾产生的根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性日渐凸显,土地的稀缺性和土地价值的提升,使农村涉地矛盾纠纷问题逐年增加,成为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土地纠纷敏感而又复杂,土地纠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导致农作物财产权甚至农民人身权等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信访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结构功能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采取文献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土地纠纷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将土地纠纷类型划分为利益驱动型纠纷、权利失衡型纠纷、阶层差异型纠纷,分析得出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经济补偿不到位等是引起土地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信息流通度化解,完善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构建化解土地纠纷的公共体系,创造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民主平台等化解土地纠纷的相关设想和对策。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社会交换理论
2.2 结构功能理论
3 县域土地纠纷类型划分
3.1 利益驱动型纠纷
3.2 权利失衡型纠纷
3.3 阶层差异型纠纷
4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案例分析
4.1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具体案例描述
4.2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事件分析
5 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
5.1 土地效益的提升
5.2 经济补偿不到位与信息不流通
5.3 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
6 解决农土地纠纷的对策
6.1 建立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信息流通度
6.1.1 提高征地补偿费的标准
6.1.2 提高信息流通度
6.2 完善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6.2.1 提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契合度
6.2.2 建立健全征地纠纷损益补偿的法律解决机制
6.2.3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法律解决机制
6.2.4 完善土地产权纠纷调节的法律规制
6.3 构建化解土地纠纷的公共体系,创造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民主平台
6.3.1 正确引导土地纠纷化解中的利益表达与协调
6.3.2 建立健全关于土地纠纷的利益诉求体系
6.3.3 完善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政策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J]. 苏方元.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3)
[2]农村土地纠纷中的利益表达与地权秩序——基于赣西X村的案例分析[J]. 余彪.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3]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 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白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1)
[4]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J]. 闫恩虎. 发展研究. 2013(12)
[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成员资格研究——以征地补偿纠纷为视角[J]. 陈晋. 现代经济探讨. 2013(10)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特点剖析[J]. 蔺妍. 人民论坛. 2013(18)
[7]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 刘春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6)
[8]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 卢一唐.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3)
[9]中美土地征收和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讨会综述[J]. 王静. 行政法学研究. 2008(04)
[10]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 徐增辉. 改革与战略. 2008(03)
本文编号:3154376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社会交换理论
2.2 结构功能理论
3 县域土地纠纷类型划分
3.1 利益驱动型纠纷
3.2 权利失衡型纠纷
3.3 阶层差异型纠纷
4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案例分析
4.1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具体案例描述
4.2 山西省太原市X区土地纠纷事件分析
5 农村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
5.1 土地效益的提升
5.2 经济补偿不到位与信息不流通
5.3 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以及社会保障的缺失
6 解决农土地纠纷的对策
6.1 建立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信息流通度
6.1.1 提高征地补偿费的标准
6.1.2 提高信息流通度
6.2 完善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6.2.1 提高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契合度
6.2.2 建立健全征地纠纷损益补偿的法律解决机制
6.2.3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法律解决机制
6.2.4 完善土地产权纠纷调节的法律规制
6.3 构建化解土地纠纷的公共体系,创造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民主平台
6.3.1 正确引导土地纠纷化解中的利益表达与协调
6.3.2 建立健全关于土地纠纷的利益诉求体系
6.3.3 完善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政策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J]. 苏方元.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3)
[2]农村土地纠纷中的利益表达与地权秩序——基于赣西X村的案例分析[J]. 余彪.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3]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 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白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1)
[4]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J]. 闫恩虎. 发展研究. 2013(12)
[5]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成员资格研究——以征地补偿纠纷为视角[J]. 陈晋. 现代经济探讨. 2013(10)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特点剖析[J]. 蔺妍. 人民论坛. 2013(18)
[7]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 刘春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6)
[8]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 卢一唐.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3)
[9]中美土地征收和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讨会综述[J]. 王静. 行政法学研究. 2008(04)
[10]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 徐增辉. 改革与战略. 2008(03)
本文编号:3154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