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以陇南山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26 08:30
  增强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不仅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环境出发,建立了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识别脱贫农户的生计障碍。研究发现:①从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从早期脱贫到后期脱贫,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依次降低,且务工型与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强于其他生计方式农户;②陇南山区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比重达28.83%,高山区、传统务农型及后期脱贫户中生计不可持续农户比重较高,而川坝河谷区、农工互补型与务工型及早期脱贫户中该比重较低;③生计不可持续脱贫户均面临着多元生计障碍,其中近2/3的农户面临多维资本—环境阻滞型与多重要素阻滞型障碍;④针对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面临的多元生计障碍,需分类实施多维生计干预。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以陇南山区为例


研究区与调查村位置

农户,生计,陇南山区,资本


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平均生计策略效益指数为0.573,处于一般等级(表3、表6)。多独立样本Median检验发现,不同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不同区域来看,自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指数依次降低,其中,高山区脱贫农户对环境资源、政策制度的依赖性远高于半山区及川坝河谷区脱贫农户,而河谷川坝区脱贫农户对劳动能力的依赖性要高于高山区与半山区脱贫农户;从不同生计策略来看,务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最强,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次之,补贴型脱贫农户最低。与其他类型脱贫农户相比,补贴型脱贫农户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较低,而务工型脱贫农户对政策制度的依赖性较低,务农型脱贫农户则对劳动能力的依赖性较低;从不同脱贫时间来看,早期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指数较高,而后期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指数较低,随脱贫时间的向后推移,脱贫农户的生计策略效益呈下降趋势。从生计策略效益来看,陇南山区生计策略高效型脱贫农户比重仅为26.20%,低效型脱贫农户占16.84%。具体来看,政策制度依赖性高的脱贫农户较少,其比重仅为3.26%,但环境资源依赖度及劳动能力依赖度高的脱贫农户比重分别为22.65%、19.34%(图3)。

生计,农户,陇南山区,效益


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指数为0.532,处于一般等级(表3、表7)。其中,市场便利度相对较差,其指数仅为0.302,而自然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其指数为0.705。多独立样本Median检验发现不同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也存在差异。从不同区域来看,自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依次下降,其中,高山区脱贫农户的自然环境质量及市场便利度远低于川坝河谷区脱贫农户;从不同生计策略看,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最好,而务农型与务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计环境恶劣是大批脱贫农户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与其他类型农户相比,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自然环境及交通通达度较好,而补贴型脱贫农户的市场便利度较好;从脱贫时间看,早期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较好,而后期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相对较差,随脱贫时间的向后推移,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从脱贫农户的生计环境质量来看(表8),生计环境良好的脱贫农户比重为30.31%,生计环境恶劣的脱贫农户达44.46%。具体来看,自然环境良好型脱贫农户比重为30.03%;但市场便利度良好型脱贫农户仅占13.16%,恶劣型脱贫农户比重高达41.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与政策:从“扶贫”向“防贫”的转变[J]. 李小云,苑军军,于乐荣.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2)
[2]精准扶贫可以提升农村贫困户可持续生计吗?——基于陕西省70个县(区)的调查[J]. 王振振,王立剑.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4)
[3]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孙晗霖,刘新智,张鹏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4]山东省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J]. 王新越,朱文亮.  地理科学. 2019(01)
[5]东北地区可持续生计安全时空分异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J]. 周宏浩,陈晓红.  地理科学. 2018(11)
[6]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J]. 汤青,李扬,陈明星,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8)
[7]中国县域贫困综合测度及2020年后减贫瞄准[J]. 周扬,郭远智,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8)
[8]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J]. 李小云,许汉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9]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研究综述[J]. 何仁伟,李光勤,刘邵权,徐定德,李立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1)
[10]连片特困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能力建设研究[J]. 周常春,翟羽佳,车震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1)



本文编号:3251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51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