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主体性赋权策略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扶贫研究——以云南省三个苗族村寨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3 04:03
  妇女贫困的根源在于妇女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觉醒是妇女赋权和脱贫的关键所在。在主体性视角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反思三个苗族村寨的妇女赋权实践,以考量主体性导向的赋权行动策略能否改变贫困妇女的处境。研究发现:文化建设、生计能力提升、妇女自组织培育等综合性赋权策略让妇女在家庭和社区层面获得了知识、能力、权力、权利等可视的权能。但在赋权过程中,因对权力不平等关系分析不到位,妇女与家庭和社区的关系变得紧张;资源再分配产生的竞争和合作张力下,冲突和矛盾导致妇女群体内外关系疏离和分化;集体赋权的方式忽略了妇女个体之间的差异,带来妇女个体的边缘化;外来者与主体关系处理不当造成发展主体的依赖。妇女赋权的路径选择应考虑妇女贫困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将宏观政策与微观干预、集体赋权与个体赋权相结合,尊重发展主体的自主性。 

【文章来源】:社会工作.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视角
    (一)妇女赋权的辩论与实践
    (二)主体性视角
三、苗族妇女的贫困现状与赋权行动策略
    (一)提高妇女文化和文明水平的文化建设
    (二)以生计能力建设促进妇女发展
    (三)通过自组织建设促进妇女自我赋权
四、妇女赋权过程中的问题反思
    (一)赋权不能一蹴而就
    (二)赋权过程中的合作与冲突
    (三)妇女赋权的个体边缘化
    (四)赋权过程中的依赖陷阱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女性化与女性贫困化:实证基础与理论悖论[J]. 李小云,张瑶.  妇女研究论丛. 2020(01)
[2]从被动追随到主动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妇女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变迁及其原因[J]. 陈丽琴.  浙江社会科学. 2019(09)
[3]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妇女的反贫困政策调适[J]. 程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5)
[4]农村妇女扶贫面临的新挑战[J]. 吴惠芳.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6)
[5]微型金融对女性减贫的影响:基于金融赋权视角的分析[J]. 陈银娥,苏志庆,何雅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6]乡村发展干预中的内源性能力建设——项西南贫困村庄的行动研究[J]. 方劲.  中国农村观察. 2013(04)
[7]农村妇女参与社区发展的赋权模式新探[J]. 陈宇.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9)
[8]以自我改变为特征的妇女赋权项目的路径探索——基于国际计划与《农家女》杂志社“妇女赋权”项目的实证研究[J]. 韩央迪.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02)
[9]测量妇女赋权——妇女的参与以及她们在公民、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内的权利[J]. 瓦伦迪娜·M·莫甘达姆,鲁西·桑福特娃,毕小青.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6(02)
[10]文化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内源发展[J]. 钱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281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81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