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梯田观光、稻作农耕与民族文化的互利共生——基于龙脊梯田“四态均衡”模式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07 20:19
  作为一种全球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梯田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农业遗产与文化景观,是探讨人地关系议题的典型案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脊梯田景区在以景观观光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中,构建了梯田观光、稻作农耕系统与红瑶民族文化的互利共生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梯田生态、旅游业态、景观空间形态、民族文化样态的四态均衡;但龙脊梯田景观和村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加强与国际梯田研究组织的互动交流,推进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4)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梯田观光、稻作农耕与民族文化的互利共生——基于龙脊梯田“四态均衡”模式的考察


图1?“森林_梯田一村寨”和谐空间形态??(二)大寨聚落空间形态??:在室间布烏上,大擊村包含森林、梯田、聚落几??

景观图,梯田,景观,民族文化旅游


游客乘坐单程时间为20分??钟,_前单程票价为55定,往返为100元*游客乘??坐索道道重达大寨三号观景点——金佛顶,在游览??的过程中#寨与相邻小寨的梯田美景尽收眼底,鳳??避免了爬山之苦,因此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索道??建成后,金佛顶山顶上建设了大型观景台,客栈也如??雨后春笋般开设起来^景区开发采劝公司+农户”??的模式,旅游公司负賣食抟营销,村民负责接待游??客,各寨子材民按天轮流接待游客,到停本场招揽??客人吃饭住宿、做导游、背包、抬轿子、兜售O:艺??品等*??图2金坑红瑶晒衣节??大寨旅游开发的定位是以様田景观观光与红瑶??民族文化旅游两种模式为核心_梯田景观观光营造??了西山韶乐、千层天梯、金佛攻3大景点的是政府、??旅游公司?<摄影者等参与S体赋予大騫梯田的旅游??目的地景观形象&.此外,空中索道的立体观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观光形式与景观空间体验。民族文??化旅游则以红瑶六月六1西衣节”及衣、食、住1行展??镝或其衍生产品为主的—点面”结合模式,以旅游文??化节、服饰非遗博物馆、特色婚礼、旅游工艺品4民族??歌舞筹形态迸行开发。金坑以梯田景观加民族文化??的互利共赢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推??进了村寨的快速脱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_??(二)恢复和传承:梯田维护政策下的稻作农耕??.反哺??通过不断的文化自觉努力与政策调整,金坑大??寨较好地实现了梯田稻作农耕系统与梯田观光的;《??利共生A霄地重视梯田维护,生态保育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梯田是核心旅游资源,而反过来,旅游开发??又在:一走程度上促进了梯田稻作的恢复、保护和传??承,初步逢变了

示意图,示意图,梯田,景观


相协调的旅游新业态,而反过来,民族文??化景观又为梯田自然憙观增色.^然而,这种均衡状??态或i午I种理想类型P随着景观旅游成为主导性??业态,金坑大寨的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比如道路截??断梯田、民宿林立导致聚落空间扩张等景观异化,梯??珥稻作景观化导致的水稻保质、水循环生态和游客??用水.、经济理性与自觉传承的矛盾,民族文化舞台化??和符号化等何题。??梯田景观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酉际??研究的共识,2016年《为梯田选择未来>寰言中强调??^观光旅游新业态^??图4?“四态均衡”共生模式示意图??.1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族群惯习、山地环境与龙脊梯田文化[J]. 付广华.  广西民族研究. 2017(06)
[2]水文、稻作、景观与江南生态文明的历史经验[J]. 王建革.  思想战线. 2017(01)
[3]Tourist p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a case study of terraced paddy fields in Noto Peninsula, Japan[J]. CHEN Bixia,QIU Zhenmian,NAKAMURA Koj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10)
[4]“隐性介体”视野下的旅游地空间生产与形象建构话语——以龙胜金坑大寨红瑶梯田为例[J]. 韦俊峰,吴忠军.  人文地理. 2015(06)
[5]业态-生态-心态——兼谈文化遗产综合性保护利用传承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J]. 曹兵武.  中国文化遗产. 2015(02)
[6]文化景观视角下“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方法与路径——以黔东南下司古镇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J]. 陈可石,李静雅,朱胤琳,周庆.  规划师. 2014(05)
[7]居民感知视角的农业遗产地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英文)[J]. 唐晓云,于晓辉,章东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03)
[8]稻作文化与梯田景观生态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J]. 申扶民,李玉玲.  广西民族研究. 2012(02)
[9]红河宣言——保护与发展梯田文明全球宣言[J]. 史军超.  红河探索. 2010(06)
[10]一个活的遗产 哈尼梯田的秘密[J]. 史军超.  风景名胜. 2006(11)



本文编号:3390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90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