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3:4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其收入改善又是影响农民民生问题的核心,而想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须得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促进农民就业的关键,农村女性劳动力作为农村劳动力总量的半边天,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及整体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但农村女性劳动力相比男性劳动力,受整体就业环境、基础教育程度、掌握技术水平、女性自身生理以及家庭素质等诸多方面影响,在转移就业的过程中难免遭遇更多阻碍,导致烟台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进程较为滞后。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女性视角出发,将农村女性劳动力这一弱势群体作为通篇分析研究对象,具体分析烟台市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通过向山东省烟台市一个行政村的女性劳动力开展问卷调查及一对一个别访谈的形式采集数据,结合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及问卷调查法,了解该地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整体情况...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研究思路
烟台市芦洋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布
图 5 烟台市芦洋村女性劳动力年龄分布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结果整理而成。) 受教育程度低根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芦洋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中专或高中()为主,初中学历的女性劳动力占调查总人数的 49.4%,高中、中专及了28.92%,而受教育程度在在大专及以上,和小学及以下两个顶端的只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203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与管理[J]. 徐晓华,朱振,苏伟峰. 管理评论. 2018(01)
[2]农村劳动力转移西方理论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启示[J]. 印建兵. 成人教育. 2018(01)
[3]非经济预期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实证检验[J]. 何微微,胡小平.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4)
[4]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托达罗模型的再修正[J]. 钟水映,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15(06)
[5]社保统筹层次过低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扩展的托达罗模型的解释[J]. 段亚伟. 财贸研究. 2015(03)
[6]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规律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309份调查问卷[J]. 吕臣,彭淑贞.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8)
[7]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促进——以福建省为考察研究对象[J]. 徐安勇. 江汉学术. 2013(05)
[8]试论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 袁新. 北方经济. 2013(14)
[9]迁移劳动力的能力发展与融入城市的多维分析[J]. 石智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1)
[10]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发展道路探析——以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组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例[J]. 何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黄大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张安良.北京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山东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及其教育培训研究[D]. 李俊聪.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新.山东大学 2013
[3]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D]. 宋瑜.上海交通大学 2012
[4]城市化进程中青岛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郑闽.山东大学 2011
[5]陆良县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探讨[D]. 钱玲艳.云南师范大学 2009
[6]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的迁移行为与意愿研究[D]. 钱伟.浙江大学 2006
[7]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实证分析[D]. 周复.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852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研究思路
烟台市芦洋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布
图 5 烟台市芦洋村女性劳动力年龄分布数据来源:根据笔者问卷调查结果整理而成。) 受教育程度低根据分析问卷数据得出,芦洋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中专或高中()为主,初中学历的女性劳动力占调查总人数的 49.4%,高中、中专及了28.92%,而受教育程度在在大专及以上,和小学及以下两个顶端的只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4-203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与管理[J]. 徐晓华,朱振,苏伟峰. 管理评论. 2018(01)
[2]农村劳动力转移西方理论对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启示[J]. 印建兵. 成人教育. 2018(01)
[3]非经济预期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实证检验[J]. 何微微,胡小平.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4)
[4]乡城人口流动的理论解释:农村人口退出视角——托达罗模型的再修正[J]. 钟水映,李春香. 人口研究. 2015(06)
[5]社保统筹层次过低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扩展的托达罗模型的解释[J]. 段亚伟. 财贸研究. 2015(03)
[6]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规律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309份调查问卷[J]. 吕臣,彭淑贞. 广西社会科学. 2014(08)
[7]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促进——以福建省为考察研究对象[J]. 徐安勇. 江汉学术. 2013(05)
[8]试论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 袁新. 北方经济. 2013(14)
[9]迁移劳动力的能力发展与融入城市的多维分析[J]. 石智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1)
[10]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发展道路探析——以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组织化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例[J]. 何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黄大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 张安良.北京林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山东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及其教育培训研究[D]. 李俊聪.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新.山东大学 2013
[3]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D]. 宋瑜.上海交通大学 2012
[4]城市化进程中青岛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郑闽.山东大学 2011
[5]陆良县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探讨[D]. 钱玲艳.云南师范大学 2009
[6]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的迁移行为与意愿研究[D]. 钱伟.浙江大学 2006
[7]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实证分析[D]. 周复.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9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