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计资产可得性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5 14:09
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承担着提供持续、稳定生态服务的功能,农户作为维护其主体功能的最基础单元和该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面临着自然、社会、政策等多重压力,其交互作用不仅加剧了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更影响到该区主体功能的发挥,当前急需辨明多重压力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便寻求有效的生计脆弱性减缓对策。本文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运用入户调查数据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在识别农户遭受关键压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计压力的交互作用对生计资产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大多数农户遭受自然+经济型多重压力,其中,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及经济示范区农户遭受的多重压力分别以自然+经济型、自然+经济型、经济+社会型为主。②在多重压力的冲击下,重点保护区与恢复治理区农户除了社会资产可得性变化处于稳定状态,其余各类资产可得性变化几乎处于降低态势,而经济示范区农户的金融资产与社会资产的可得性变化处于稳定状态,其余各类资产可得性变化均处于降低态势。③婚嫁支出高与农牧产品价格下降、牲畜患病与人畜饮用水困难、子女学费支出高+婚嫁支出高+农牧产品价格下降+养老无保障、建房开支高与生态政策、子女就业...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多重压力对不同区域农户生计资产可得性变化指数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见表5,见第1160页),在影响自然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退(耕)牧还草(林)等生态政策及农牧产品销路难等压力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牧产品价格下降、婚嫁支出高及牲畜患病等压力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影响人力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自然灾害、农牧产品销路困难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影响物质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牲畜患病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影响金融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购买假种子、家人患病及农业病虫害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养老无保障与人畜饮水困难等压力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影响社会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牲畜患病、子女学费开支高与婚嫁支出高对其有显著正向作用。(2)生计压力的交互作用对生计资产可得性变化的影响。限于篇幅,文中仅列出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交互项(见表6,见第1161页)。对于自然资产可得性变化而言,婚嫁支出高与农牧产品价格下降等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牲畜患病与草场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与子女就业等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婚嫁支出高与农牧产品价格下降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的影响最强烈,其次为牲畜患病与农牧产品销路难的交互作用,再次为自然灾害+农牧产品价格下降+婚嫁支出高的交互作用。
根据《甘肃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划分成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和经济示范区。其中,重点保护区占总面积的44.2%,其生态功能主要为涵养水源、汇集天然降水补给河流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户被禁止放牧、狩猎、砍伐等一切开发利用活动,该区人口密度最低,仅为9.0人/km2;恢复治理区占总面积的50.7%,其生态功能主要为修复提高其涵养水源、补给河流水资源等,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牧民需集中定居、以草定畜,休牧轮牧,在生态环境方面需治理退化草原、修复森林植被、保护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从而促进草原自我恢复,该区人口密度为15.5人/km2,年降水量350~550 mm;生态经济示范区占总面积的5.0%,该区人口密度最高,为88.6人/km2,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户养殖牛羊育肥等经济示范项目的同时,需考虑其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环境条件是否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与机会对生态脆弱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基于形成型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J]. 王文略,朱永甜,黄志刚,余劲.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2]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孙晗霖,刘新智,张鹏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3]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刘艳华,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4]农户生计风险对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苏芳.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2)
[5]征地冲击对农户消费的影响[J]. 葛传路,岳虹.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模型[J]. 苏芳,李景坤,许韶华. 冰川冻土. 2017(06)
[7]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J]. 赵雪雁. 地理研究. 2017(10)
[8]基于农牧民生计资本的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以准噶尔北部的富蕴县为例[J]. 孙特生,胡晓慧.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5)
[9]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方式研究——以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为例[J]. 斯琴朝克图,房艳刚,王晗,徐凯. 地理科学. 2017(07)
[10]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J]. 万文玉,赵雪雁,王伟军,薛冰. 经济地理. 2017(05)
博士论文
[1]多重冲击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食物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孙梦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419902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多重压力对不同区域农户生计资产可得性变化指数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见表5,见第1160页),在影响自然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退(耕)牧还草(林)等生态政策及农牧产品销路难等压力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牧产品价格下降、婚嫁支出高及牲畜患病等压力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影响人力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自然灾害、农牧产品销路困难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影响物质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牲畜患病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影响金融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购买假种子、家人患病及农业病虫害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养老无保障与人畜饮水困难等压力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影响社会资产可得性变化的诸多压力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牲畜患病、子女学费开支高与婚嫁支出高对其有显著正向作用。(2)生计压力的交互作用对生计资产可得性变化的影响。限于篇幅,文中仅列出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交互项(见表6,见第1161页)。对于自然资产可得性变化而言,婚嫁支出高与农牧产品价格下降等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牲畜患病与草场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与子女就业等压力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婚嫁支出高与农牧产品价格下降的交互作用对自然资产可得性的影响最强烈,其次为牲畜患病与农牧产品销路难的交互作用,再次为自然灾害+农牧产品价格下降+婚嫁支出高的交互作用。
根据《甘肃甘南黄河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研究区划分成重点保护区、恢复治理区和经济示范区。其中,重点保护区占总面积的44.2%,其生态功能主要为涵养水源、汇集天然降水补给河流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户被禁止放牧、狩猎、砍伐等一切开发利用活动,该区人口密度最低,仅为9.0人/km2;恢复治理区占总面积的50.7%,其生态功能主要为修复提高其涵养水源、补给河流水资源等,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牧民需集中定居、以草定畜,休牧轮牧,在生态环境方面需治理退化草原、修复森林植被、保护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从而促进草原自我恢复,该区人口密度为15.5人/km2,年降水量350~550 mm;生态经济示范区占总面积的5.0%,该区人口密度最高,为88.6人/km2,并且受生态政策影响,该区农户养殖牛羊育肥等经济示范项目的同时,需考虑其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环境条件是否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险与机会对生态脆弱区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基于形成型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J]. 王文略,朱永甜,黄志刚,余劲.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2]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J]. 孙晗霖,刘新智,张鹏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2)
[3]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刘艳华,徐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4)
[4]农户生计风险对其生计资本的影响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苏芳.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2)
[5]征地冲击对农户消费的影响[J]. 葛传路,岳虹.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1)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户生计风险评价模型[J]. 苏芳,李景坤,许韶华. 冰川冻土. 2017(06)
[7]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J]. 赵雪雁. 地理研究. 2017(10)
[8]基于农牧民生计资本的干旱区草地适应性管理——以准噶尔北部的富蕴县为例[J]. 孙特生,胡晓慧.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5)
[9]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方式研究——以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为例[J]. 斯琴朝克图,房艳刚,王晗,徐凯. 地理科学. 2017(07)
[10]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J]. 万文玉,赵雪雁,王伟军,薛冰. 经济地理. 2017(05)
博士论文
[1]多重冲击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食物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孙梦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本文编号:3419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1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