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研究 ——基于教育财政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10 15:02
贫困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关切的重点民生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脱贫第一次出现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充分表明贫困问题的严峻性,也显示出党中央对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是一种极为深度贫困的现象,解决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是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完成“扶贫任务”的重要着力点。2017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扶贫”确定为来年的三大任务之一。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多措并举形式,开展扶贫工作,激活脱贫内生动力。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量,提高脱贫质量。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从贫困到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演进、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方法、影响因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机制等方面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基于“宏观代际”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测度我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及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分析框架结构图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本文将在上述研究背景基础上,尝试对该领域主要的理论文献及其研究方法给予归纳与梳理,按照贫困及其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图 2-1 是本文梳理文献的框架结构。
足可以归类为文化因素、贫困地区医疗健康水平可以归类为社会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基于上述两个原则,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拓展成为本研究的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第二节 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本节按照“宏观代际”角度系统性研究中国特色的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主要侧重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及国家财政致力于减贫角度来考虑。而“宏观代际”,本文特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代人”的时间,即 20-30 年左右的时间跨度。并且,如果由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长时间致力于减贫,即在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减贫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减贫效果显著,那么本文就可以视为起到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效果,即简单理解为,减少了一代人的贫困。而不去具体考察这一代人的微观特征,例如,微观家庭特征。因此,本研究基于“宏观代际”视角,将上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拓展成为具体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即从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社会保障因素、生态因素(不考虑政治因素方面16)等四个方面构建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减贫实践:1978—2018——基于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析框架视角[J]. 马文武,李中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12)
[2]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进路与世界启示[J]. 乔陆印,何琼峰.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3]中国教育扶贫:进展、经验与政策再建构[J]. 檀学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3)
[4]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实证研究[J]. 马文武,杨少垒,韩文龙. 中国经济问题. 2018(02)
[5]浅析当前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及解决方案[J]. 袁天立,陶思学,郭珊.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6)
[6]贫困代际传递的城乡对比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 任梓怡,吴天姣,郭磊,潘鑫欢. 当代经济. 2018(04)
[7]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基于CHIP2013的实证分析[J]. 赵红霞,高培培. 教育学术月刊. 2017(12)
[8]教育扶贫是实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J]. 吴霓.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6)
[9]人力资本视域下的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基于武汉市J乡的调查[J]. 阙祥才,舒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10]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借鉴意义[J]. 孙久文,唐泽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博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 蒋云芳.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下教育扶贫探索[D]. 贺煦.南昌大学 2017
[2]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统计研究[D]. 年翔.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西方国家留学生消费者权益保障研究[D]. 王曦.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7492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分析框架结构图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本文将在上述研究背景基础上,尝试对该领域主要的理论文献及其研究方法给予归纳与梳理,按照贫困及其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图 2-1 是本文梳理文献的框架结构。
足可以归类为文化因素、贫困地区医疗健康水平可以归类为社会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基于上述两个原则,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拓展成为本研究的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第二节 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本节按照“宏观代际”角度系统性研究中国特色的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主要侧重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及国家财政致力于减贫角度来考虑。而“宏观代际”,本文特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代人”的时间,即 20-30 年左右的时间跨度。并且,如果由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长时间致力于减贫,即在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减贫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减贫效果显著,那么本文就可以视为起到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效果,即简单理解为,减少了一代人的贫困。而不去具体考察这一代人的微观特征,例如,微观家庭特征。因此,本研究基于“宏观代际”视角,将上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拓展成为具体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即从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社会保障因素、生态因素(不考虑政治因素方面16)等四个方面构建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减贫实践:1978—2018——基于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析框架视角[J]. 马文武,李中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12)
[2]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进路与世界启示[J]. 乔陆印,何琼峰.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6)
[3]中国教育扶贫:进展、经验与政策再建构[J]. 檀学文.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3)
[4]中国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实证研究[J]. 马文武,杨少垒,韩文龙. 中国经济问题. 2018(02)
[5]浅析当前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及解决方案[J]. 袁天立,陶思学,郭珊. 中国集体经济. 2018(06)
[6]贫困代际传递的城乡对比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 任梓怡,吴天姣,郭磊,潘鑫欢. 当代经济. 2018(04)
[7]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基于CHIP2013的实证分析[J]. 赵红霞,高培培. 教育学术月刊. 2017(12)
[8]教育扶贫是实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J]. 吴霓.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6)
[9]人力资本视域下的农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基于武汉市J乡的调查[J]. 阙祥才,舒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10]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借鉴意义[J]. 孙久文,唐泽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博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 蒋云芳.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下教育扶贫探索[D]. 贺煦.南昌大学 2017
[2]中国农村居民贫困代际传递统计研究[D]. 年翔.安徽财经大学 2015
[3]西方国家留学生消费者权益保障研究[D]. 王曦.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7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8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