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及其限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06:48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衡量区域开发建设的重要指标,通常用建设用地规模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表征其大小。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区域土地开发强度的极限为30%,如果超过该限度,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带来的各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开展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及其相关研究,对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建设用地空间结构,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相关概念、理论和GIS技术为支撑,以2005、2010、2015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西安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及其限度进行评价研究。首先构建土地开发强度测度模型并计算其大小,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西安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特征;其次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土地开发强度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度进行评价,从自然本底约束条件和三生功能空间的视角出发,构建土地开发限制性评价模型,对开发建设限制性等级进行划分,测算区域土地开发强度的最大限度和剩余开发强度。主要的结论包括:(1)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情况为:从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分析得出2005—2015年西安市建设用地...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及其限度评价研究


_,两安市行政区切与高程图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区县,均衡度


1.432 1.392 1.397 1.401 1.404 1.408 1.412 0.622 0.605 0.607 0.608 0.610 0.611 0.613 0.378 0.395 0.393 0.392 0.390 0.389 0.387 时间特征上看,西安市 2005 信息熵和均衡度较大,优势度较小。2009—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逐年增加,优势度逐年减小,反映了不同土地类呈缩小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不断提高。西安市 2009—2015 年土地息熵提高了 0.022,均衡度提高了 0.009,优势度降低了 0.009。经分析,200市土地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 75.32%,以二者为类型的优势度较为明显,与此同时大量非建设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各种土异逐渐趋于缩小,土地利用结构正逐渐趋向均衡发展。了研究西安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按县级行政区为单元,以 2005三个时间段土地利用信息熵,分析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差异。西安市 200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如图 3.2、3.3 所示。

信息熵,土地利用结构,区县


由图 3.2 可以看出,2005—2015 年西安市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除了未央区和雁塔区之外,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临潼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蓝田县和周至县信息熵变化幅度大,其余各区县信息熵变化幅度小。由图 3.3 可以看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表现为中心城区较小,南部次之,东北部较大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熵大小取决于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有序性,信息熵越低说明受到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支配的程度越高,反之,受到支配程度越低。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土地利用类型几乎全部建设用地,受到建设用地的支配程度高,因此信息熵低。南部区域的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蓝田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受到这三种土地类型支配程度较大,信息熵次之。北部区域的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地势平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J]. 刘艳军,于会胜,刘德刚,祝丽媛.  地理学报. 2018(05)
[2]江苏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 杨清可,段学军,李平星,王磊.  地理科学. 2017(11)
[3]城市建设强度分区管控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薄力之.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1)
[4]城市新区用地规模预测方法:基于空间扩张视角[J]. 李建伟,刘科伟,郭岩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5]基于主成分-BP神经网络的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以连云港市为例[J]. 王丹,杨小艳,郑剑,陈龙高,高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1)
[6]全域意义上的“开发强度”刍议[J]. 林坚,唐辉栋.  中国土地. 2017(06)
[7]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政策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邵一希,王莉莉,张群,曹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3)
[8]甬台温地区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变化研究[J]. 史作琦,李加林,姜忆湄,叶梦姚.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2)
[9]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J].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1)
[10]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 吴艳娟,杨艳昭,杨玲,张超,游珍.  资源科学. 2016(11)

博士论文
[1]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研究[D]. 王宏亮.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D]. 金贵.中国地质大学 2014
[3]区域土地开发度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 陈逸.南京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DSR模型的新和县城乡建设用地演变及驱动力分析[D]. 张敏惠.新疆大学 2017
[2]兰州市城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环境效应研究[D]. 刘淑净.兰州大学 2017
[3]新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容量匹配度评价研究[D]. 王昊宇.新疆农业大学 2016
[4]市政设施约束下建成区控规土地使用强度控制研究[D]. 张杰.长安大学 2015
[5]基于CA技术的区域开发强度预测研究[D]. 赵小明.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基于控规整合的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研究[D]. 许智东.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开发强度测算研究[D]. 徐玲玲.辽宁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21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21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