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典型地区贫困多维测度及其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23:00
近年来我国社会与科技快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极大的提高,我国即将在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省市及县域的贫困状况仍较为棘手,深入分析贫困原因并完善扶贫制度成为目前重点工作问题。尤其是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省,贫困人口数量与贫困程度更是位于全国前列,实行贫困多维测度,分析贫困问题关键,完善相应政策方法对精准扶贫形成有力支撑,是促进贫困测度标准化、专业化、实用化、实现有效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河南省53个贫困县以国家及河南省贫困划分标准分为三大典型区域,分别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2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5个和集中连片特困县2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均GDP均低于河南省的正常水平;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程度低于其他两个典型区域,但各项指标低于省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67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贫困、多维测度与精准扶贫内涵作为切入点,分别从脆弱性、生计贫困、社会排斥等三个方面对河南省三大典型地区贫困现状进行多维测度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搜集整理...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贫困
二、多维贫困
三、精准扶贫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脆弱性
二、可持续生计
三、社会排斥
四、评述与总结
第三章 河南省及典型区域贫困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贫困现状概述及典型地区划分
一、河南省贫困现状
二、河南省典型贫困县域的划分
第二节 河南省典型贫困县域贫困现状
一、集中连片特困县贫困现状
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现状
三、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现状
第四章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多维测度层次分析研究
第一节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与指标选择原则
一、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第二节 构建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指标体系
一、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多维测度指标选择
二、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模型的建立
一、确定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指标权重
二、构建评价模型
第四节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评价结果
四、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河南省典型区域精准扶贫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第一节 降低贫困脆弱性
一、提高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收入
二、提升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教育水平
三、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县农户风险抵抗能力
第二节 改善生计贫困
一、提高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劳动力专业技能
二、正确配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资产
三、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县土地质量
第三节 解决贫困地区社会排斥问题
一、打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城乡二元结构
二、提高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城镇化水平
三、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县产业结构转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排斥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 刘明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J]. 高功敬. 社会科学. 2016(10)
[3]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 莫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4]习近平《摆脱贫困》的反贫困思想[J]. 文建龙,朱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5]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 刘解龙,陈湘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6]建立需求响应机制 提高扶贫的精准度[J]. 郑宝华,蒋京梅.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7]精准扶贫 实现共同富裕,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J]. 李小云. 人民论坛. 2015 (S2)
[8]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J]. 贺东航,牛宗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11)
[9]开展金融精准扶贫[J]. 孙涌. 中国金融. 2015(20)
[10]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城市贫民贫困问题[J]. 刘玉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8)
硕士论文
[1]贫困脆弱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小琳.云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1463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贫困
二、多维贫困
三、精准扶贫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一、脆弱性
二、可持续生计
三、社会排斥
四、评述与总结
第三章 河南省及典型区域贫困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贫困现状概述及典型地区划分
一、河南省贫困现状
二、河南省典型贫困县域的划分
第二节 河南省典型贫困县域贫困现状
一、集中连片特困县贫困现状
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现状
三、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现状
第四章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多维测度层次分析研究
第一节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与指标选择原则
一、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第二节 构建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指标体系
一、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多维测度指标选择
二、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模型的建立
一、确定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状况指标权重
二、构建评价模型
第四节 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河南省典型区域贫困评价结果
四、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河南省典型区域精准扶贫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第一节 降低贫困脆弱性
一、提高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收入
二、提升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教育水平
三、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县农户风险抵抗能力
第二节 改善生计贫困
一、提高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劳动力专业技能
二、正确配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资产
三、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县土地质量
第三节 解决贫困地区社会排斥问题
一、打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城乡二元结构
二、提高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城镇化水平
三、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县产业结构转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排斥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J]. 刘明月.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J]. 高功敬. 社会科学. 2016(10)
[3]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 莫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02)
[4]习近平《摆脱贫困》的反贫困思想[J]. 文建龙,朱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06)
[5]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 刘解龙,陈湘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6]建立需求响应机制 提高扶贫的精准度[J]. 郑宝华,蒋京梅.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6)
[7]精准扶贫 实现共同富裕,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J]. 李小云. 人民论坛. 2015 (S2)
[8]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J]. 贺东航,牛宗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11)
[9]开展金融精准扶贫[J]. 孙涌. 中国金融. 2015(20)
[10]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城市贫民贫困问题[J]. 刘玉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8)
硕士论文
[1]贫困脆弱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小琳.云南财经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31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3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