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现代化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搬迁稳定脱贫实证研究——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片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1 12:10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中国治理贫困理论构建的过程。从现代化理论的视野,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扶贫搬迁的实证研究,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后各民族与传统以土地为根基的谋生方式断裂,由此引发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亲缘、宗族、地缘、业缘联结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网络、传统道德维系的社会秩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迁。从现代化理论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视野,探讨在历史跨越式发展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变迁、社会整合实践相结合,对于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稳定脱贫后,加强对农户生计方式的现代整合,社会组织结构的重构,新型社区集体意识的培育,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洽,公共政策的接续与创新,构建新时代各民族共构诣变的和睦融洽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共同开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化:中国贫困治理新视角
二、整体搬迁:石漠化片区少数民族现代化的启程
三、断裂:稳定脱贫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传统生计方式的断裂
    (二)社会生活空间的结构性改变
    (三)新型社区心理、集体意识急需培育
    (四)多元文化交织,需求多元
    (五)各项公共政策的接续难以跟上
四、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稳定脱贫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稳定推进搬迁移民生存方式转变
    (二)重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探索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
    (四)构建新型和谐民族关系
    (五)完成公共政策的接续、创新,并向制度化转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果关系的实地实验与新实证发展经济学的贫困治理之道——201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经济理论贡献述评[J]. 李宝良,郭其友.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11)
[2]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J]. 周恩宇,卯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循环的断裂与断裂的循环——基于一种乡土社会文化转型的考察[J]. 赵旭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4]现代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与制度自信[J]. 常欣欣.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1)
[5]社会空间的理论谱系与当代价值[J]. 张广济,计亚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基层党组织表达群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研究[J]. 杨景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06)
[7]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 杨敏.  社会. 2005(05)
[8]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J]. 金炳镐,青觉.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本文编号:3534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34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