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海阳市“三生”用地利用转型及管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8:56
  [目的]为了细化县级尺度土地利用转型研究以及探讨"三线"范围内外土地管制对策。[方法]以2005年、2010年、2015年3期海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分类体系,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聚类分析和重心转移模型,定量刻画海阳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结果](1)基于"三生"功能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3个一级类、9个二级类。(2)2005—2015年,一级类中,生产用地减少,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稳定;从转入转出角度,主要表现为生态用地转出为生产用地、生产用地转入为生活用地。二级地类中,农业生产用地既是主要转出者,也是主要转入者,工矿生产用地通过转出,废弃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城镇生活用地转入势头逐步得到遏制;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入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其他生态用地通过开发而得到有效利用。(3)从重心移动方向来看,"三生"用地的重心分别向西北、东南、西南方向偏移;从重心移动距离来看,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用地。(4)依据"三线"范围内外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差别化"三生"用地管制对策。[结论]海阳市土地利用转型总体趋势符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海阳市“三生”用地利用转型及管制对策研究


2011—2015年海阳市用地类型转换

动态度,变化速度,状况,土地利用


2005—2015年,海阳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80%,生活用地动态度明显高于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其动态度分别为3.93%、-0.25%、-0.36%。生活用地中,城镇生活用地和其他生活用地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分别为8.82%、6.39%,农村生活用地变化速度较慢,为1.14%。生态用地中,林业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和其他生态用地相对变化较小,其动态度分别为-0.55%、-0.43%、0.66%; 生产用地中,工矿生产用地变化速度较快,为-4.93%,农业生产用地变化速度较小,平均每年减少0.15%。3.2 土地利用转型分析

三线,位置,管制区,经纬


从重心移动距离来看, 10年来,“三生”用地重心移动距离的大小为:生活用地>生态用地>生产用地。在经纬向移动幅度上,经向<纬向。研究区生产用地的自然条件变化较小、要求较高,故移动距离较小; 而随着研究区城市扩张、六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片两带”战略的落实,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的移动距离较大。详见表5。3.3 “三生”用地管制区域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10年崇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潘荟交,王怀英,杨华容,彭文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3)
[2]海阳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郇璐琳,闫弘文,孙世清,陈霄.  国土资源情报. 2018(01)
[3]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 杨清可,段学军,王磊,金志丰.  地理科学. 2018(01)
[4]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J]. 王福红,赵锐锋,张丽华,李鸿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2)
[5]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影响[J]. 刘永强,龙花楼.  经济地理. 2017(11)
[6]山东省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梯度分异[J]. 曲衍波,姜广辉,张佰林,李慧燕,魏淑文.  地理学报. 2017(10)
[7]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J]. 许凤娇,吕晓,陈昌玲.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9)
[8]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J]. 李全峰,胡守庚,瞿诗进.  地理研究. 2017(08)
[9]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7(07)
[10]友谊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研究[J]. 杜国明,殷嘉迪,张燕,关桐桐,赵雅倩,张悦.  中国土地科学. 2017(07)



本文编号:3535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535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