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5-15 14:17

  本文关键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林业生态系服务供求矛盾愈加尖锐的背景下,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制度有助于实现林业资源由无偿向有偿使用的转变,是缓解生生态系统服务供求矛盾,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深入,林业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我国林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研究落后于生态补偿实践。综合分析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各项效益,发挥绩效评价的监督反馈功能,对于修正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实现生态补偿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林业生态补偿的历史回顾,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合适的能反映林业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25个省份2006年至2011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并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价;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影响林业生态补偿效益的因素。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点:第一,通过历史回顾将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划分为问题暴露期、制度萌芽期和制度形成期这三个时期,同时发现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的演变过程是由两个因素逐步推进的,一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有用性”逐渐凸显,二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的增加。第二,对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测算,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不断增加的。具体到各个省(市、自治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的相对大小,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生态效益值大于经济和社会效益值的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中上游以及我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承担了主要的生态保护责任;另一类是生态效益值小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的省(市、自治区)。第三,在林业生态补偿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林业生态补偿制度确实有效的促进了生态效益增长。具体来说,林业生态效益的提升主要受林业生态补偿中累计投入和固定投入的正向影响。同时,从二次项的回归结果来看,林业生态补偿虽然在长期内促进了生态效益,但是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方式或路径是变动的。补偿前期生态效益会减少,补偿后期生态效益才会增加,这可能与进行生态保护的农户对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存在一个缓冲期有关。依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实证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的发挥林业生态补偿的效益,需要持续推进林业生态补偿发展,保证长期受益;同时还要增加重点区域的林业生态补偿投入,巩固补偿成果;以及建设林业生态观测点,探索林业生态资本核算,有助于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相耦合,对有限的生态补偿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更理想的补偿效果。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林业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生态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4 技术路线图13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13-15
  • 2 文献综述15-25
  • 2.1 林业生态补偿的内涵综述15-17
  • 2.1.1 生态系统服务15
  • 2.1.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15-16
  • 2.1.3 林业生态效益补偿16-17
  • 2.2 林业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综述17-20
  • 2.2.1 公共产品理论17-18
  • 2.2.2 外部性理论18-19
  • 2.2.3 生态资本理论19-20
  • 2.3 林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综述20-22
  • 2.3.1 效益评价内涵和研究现状20-21
  • 2.3.2 效益评价方法比较分析21-22
  • 2.4 文献综合评述与未来研究展望22-25
  • 3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历史回顾及问题分析25-35
  • 3.1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历史阶段25-30
  • 3.1.1 问题暴露期25-26
  • 3.1.2 制度萌芽期26-28
  • 3.1.3 制度形成期28-30
  • 3.2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存在问题分析30-35
  • 3.2.1 林业生态补偿主体单一30
  • 3.2.2 林业生态补偿标准偏低30-32
  • 3.2.3 林业生态补偿周期太短32
  • 3.2.4 林业生态补偿评价机制缺失32-33
  • 3.2.5 林业生态补偿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33-35
  • 4 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效益分析35-49
  • 4.1 林业生态补偿效益分类35-38
  • 4.1.1 生态效益35-36
  • 4.1.2 经济效益36-37
  • 4.1.3 社会效益37-38
  • 4.2 林业生态补偿效益测算38-42
  • 4.2.1 数据来源38-39
  • 4.2.2 测算方法39-40
  • 4.2.3 测算结果40-42
  • 4.3 结果分析及效益评价42-49
  • 4.3.1 结果分析42-45
  • 4.3.2 效益评价45-49
  • 5 影响林业生态补偿效益的因素分析49-57
  • 5.1 变量选取49-50
  • 5.2 模型构建50
  • 5.3 模型估计50-55
  • 5.4 实证结论55-57
  •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57-59
  • 6.1 研究结论57-58
  • 6.2 政策建议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2 张翼飞;陈红敏;李瑾;;应用意愿价值评估法,科学制订生态补偿标准[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3 侯宝锁;傅建详;;生态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4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薛伟;;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1期

5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6 谢维光;陈雄;;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7 郭建卿;靳乐山;;中国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8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9 冯艳芬;刘毅华;王芳;杨木壮;;国内生态补偿实践进展[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10 王伟;段建南;贾宁凤;孙利青;;土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王志风;经济欠发达地区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辉;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7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8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