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04 23:13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将转入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乡村聚落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环卫、文化、防灾减灾等功能的发展不充分和多维剥夺,是乡村相对贫困的重要表现和重要原因,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必须从乡村聚落的整体优化出发。论文在梳理相对贫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着眼于乡村聚落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关联,分析乡村聚落与乡村相对贫困发生、乡村聚落优化与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乡村聚落优化策略,以期为2020年后的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①乡村相对贫困的形成与聚落要素、功能密切相关,并因区位、布局、规模、形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②乡村聚落是缓解乡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建立的空间基础,乡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充分发挥乡村聚落的要素支撑与空间载体功能;③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乡村聚落优化策略包括振兴村落产业、优化村落空间组织、强化村落文化认同、建立绿色生态村落、促进村落多功能协同转型、坚持分类施策等6个方面。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乡村聚落与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关联分析
贫困概念演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乡村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科学[J]. 贺艳华,邬建国,周国华,周兵兵. 地理学报. 2020(04)
[2]互联网使用与农民相对贫困: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J]. 左孝凡,陆继霞. 电子政务. 2020(04)
[3]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J]. 王小林,冯贺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20(03)
[4]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J]. 罗震东. 城市规划. 2020(03)
[5]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J]. 汪三贵,胡骏.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2)
[6]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志智双扶”问题研究:后扶贫时代的扶贫治理[J]. 田波,柳长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2)
[7]典型深度贫困县贫困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海伦市为例[J]. 杜国明,冯悦,于佳兴.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1)
[8]相对贫困治理理论与中国地方实践经验[J]. 左停,贺莉,刘文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9]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 叶兴庆,殷浩栋. 改革. 2019(12)
[10]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12)
本文编号:3685941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乡村聚落与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关联分析
贫困概念演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乡村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科学[J]. 贺艳华,邬建国,周国华,周兵兵. 地理学报. 2020(04)
[2]互联网使用与农民相对贫困: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J]. 左孝凡,陆继霞. 电子政务. 2020(04)
[3]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J]. 王小林,冯贺霞. 中国农村经济. 2020(03)
[4]新兴田园城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镇化理论重构[J]. 罗震东. 城市规划. 2020(03)
[5]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J]. 汪三贵,胡骏.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2)
[6]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志智双扶”问题研究:后扶贫时代的扶贫治理[J]. 田波,柳长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2)
[7]典型深度贫困县贫困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海伦市为例[J]. 杜国明,冯悦,于佳兴.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1)
[8]相对贫困治理理论与中国地方实践经验[J]. 左停,贺莉,刘文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9]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 叶兴庆,殷浩栋. 改革. 2019(12)
[10]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12)
本文编号:368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68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