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22-12-07 05:37
语言扶贫作为中国智慧,是对某些因语言因素造成各方面发展障碍的特定群体所进行的一种帮扶活动。语言扶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下聚焦为推普脱贫,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语言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需不断拓展其内涵,不但要继续进行推普减贫的狭义语言扶贫,还要进行广义的扶贫,即分对象、分阶段提升各类人员的语言能力,克服语言因素对他们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所产生的阻碍,进而促使其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和内生性发展的能力,进行语言文化的振兴,语言生态的保护,语言资源的开发,真正实现乡村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精准扶贫战略下语言扶贫的提出与推进
1. 语言扶贫的学理基础。
(1) 语言社会化(language socialization)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人的终生事业。
(2) 语言经济理论认为语言与经济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
2. 国家扶贫战略中的语言扶贫。
(1) 语言扶贫的明确提出。
(2) 语言扶贫与国家扶贫战略的对接。
(3) 语言扶贫措施持续出台。
二、 精准扶贫战略下语言扶贫的特点
1. 从目标上看,聚焦推普脱贫攻坚战。
2. 从组织形式看,以顶层设计为蓝本。
3. 从实践举措上看,推普为主,多措并举。
(1) 大力宣传推普活动的意义。
(2) 举办多层次各类型的普通话培训班。
(3) 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支教、助教活动。
(4) 编写便于教学的推普脱贫入门教材。
(5)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普脱贫。
4. 从效果看,有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
(1) 语言扶贫结合各地实际施策。
(2) 语言扶贫带来后续学习效应凸显。
(3) 语言扶贫的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三、 乡村振兴战略下语言扶贫的可持续性
1.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承与衔接。
2. 语言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可持续性
(1) 以“推普脱贫”为要务,消除各种再生贫困。
(2) 以人的培养为导向,着力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3) 以振兴乡村文化为要旨,注重多样化语言文化的保护。
(4) 以挖掘为方式,注重语言资源的产业再开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12)
[2]当前我国反贫困进程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议题[J]. 关信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扶贫事业七十年[J]. 王春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演变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探索[J]. 宋景尧.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5]中国语言资源的理念与实践[J]. 李宇明. 语言战略研究. 2019(03)
[6]中国少数民族劳动力普通话能力的语言收入效应[J]. 王兆萍,马小雪. 西北人口. 2019(01)
[7]精准脱贫与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王怡,周晓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8]精准扶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J]. 石琳. 社会科学家. 2018(04)
[9]语言的经济价值分析:基于语言服务业并购交易的实证研究[J]. 徐珺,王清然. 外语电化教学. 2018(01)
[10]语言经济功能再认识[J]. 赫琳,张丽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6)
本文编号:3712328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精准扶贫战略下语言扶贫的提出与推进
1. 语言扶贫的学理基础。
(1) 语言社会化(language socialization)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人的终生事业。
(2) 语言经济理论认为语言与经济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
2. 国家扶贫战略中的语言扶贫。
(1) 语言扶贫的明确提出。
(2) 语言扶贫与国家扶贫战略的对接。
(3) 语言扶贫措施持续出台。
二、 精准扶贫战略下语言扶贫的特点
1. 从目标上看,聚焦推普脱贫攻坚战。
2. 从组织形式看,以顶层设计为蓝本。
3. 从实践举措上看,推普为主,多措并举。
(1) 大力宣传推普活动的意义。
(2) 举办多层次各类型的普通话培训班。
(3) 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支教、助教活动。
(4) 编写便于教学的推普脱贫入门教材。
(5)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普脱贫。
4. 从效果看,有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
(1) 语言扶贫结合各地实际施策。
(2) 语言扶贫带来后续学习效应凸显。
(3) 语言扶贫的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三、 乡村振兴战略下语言扶贫的可持续性
1.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承与衔接。
2. 语言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可持续性
(1) 以“推普脱贫”为要务,消除各种再生贫困。
(2) 以人的培养为导向,着力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3) 以振兴乡村文化为要旨,注重多样化语言文化的保护。
(4) 以挖掘为方式,注重语言资源的产业再开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 地理研究. 2019(12)
[2]当前我国反贫困进程及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议题[J]. 关信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扶贫事业七十年[J]. 王春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语言经济学研究路径的演变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探索[J]. 宋景尧.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5]中国语言资源的理念与实践[J]. 李宇明. 语言战略研究. 2019(03)
[6]中国少数民族劳动力普通话能力的语言收入效应[J]. 王兆萍,马小雪. 西北人口. 2019(01)
[7]精准脱贫与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王怡,周晓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8]精准扶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J]. 石琳. 社会科学家. 2018(04)
[9]语言的经济价值分析:基于语言服务业并购交易的实证研究[J]. 徐珺,王清然. 外语电化教学. 2018(01)
[10]语言经济功能再认识[J]. 赫琳,张丽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6)
本文编号:3712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1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