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陕西棉业与地方经济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23 01:49
棉业是近代陕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棉花的生产和贸易在当地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陕西棉业进行考察,对于丰富近代中国棉业史和陕西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本文以抗战爆发前的陕西棉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就近代社会经济变革大背景下陕西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地区经济变迁的影响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陕西有着适宜棉作的自然与社会社会环境,清末民初洋棉的引种使当地棉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自1920年代后期开始,陕棉产销逐渐陷入困境。此时,国内其他地区棉业也同样面临着棉产短缺的难题,全国范围的棉业改良浪潮遂逐渐形成。开发西北背景下陕西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吸引了上海银行业投资陕西农村,这成为战前陕西棉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战前陕西植棉业的发展包含了植棉制度、资金、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战前陕西棉产改进所的设立和省政府禁烟植棉措施的有力推行,为棉产改良提供了制度保障,商业银行的棉业贷款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帮助。在此基础上,各地以棉花生产合作社为中心,围绕良种的选育、耕作方法的改进、新式农具的应用和棉花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了具体工作的开展。经过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陕西植棉面积得以扩...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范围界定与资料运用
第一章 战前陕西棉业发展的历史与背景
第一节 近代陕西植棉之环境与历史
一、陕西植棉的自然社会环境
二、清末民初的陕棉产销概况
第二节 1920年代后期的陕棉产销困境
一、产销衰落的表现及原因
二、早期改良的努力及失败
第三节 战前陕西棉业改良的直接背景
一、1930年代初国内棉花生产的短缺
二、开发西北与陕西农业环境的改善
三、资金归农与产销合作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 战前陕西植棉业的发展
第一节 植棉之制度与资金保障
一、专职机构:设立陕西棉产改进所
二、制度保障:省政府推行禁烟植棉
三、资金融通:上海银行业棉业贷款
第二节 优良棉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棉种的试验选育
二、良种推广的方法
三、棉业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棉田经营技术的改进
一、传统植棉习惯的改进
二、新式棉作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棉产改良与推广之成效
一、棉田面积与产量增加
二、棉花纤维品质的提升
第三章 战前陕西棉花贸易的兴盛
第一节 陕棉之内销与外需条件
一、省内棉花消费之供给
二、省外纱厂用棉之需求
第二节 陕棉之加工与品级改进
一、棉花分级措施的实施
二、棉花检验制度的推行
三、轧花打包技术的改进
第三节 运输路线和方法之变化
一、运输路线与市场变化
二、运输方法与数量增减
第四节 交易习惯和方式之嬗递
一、传统棉花交易的组成
二、新式合作销售的开展
第四章 战前陕西棉业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农村生产生活之变化
一、灾后农村经济复苏
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第二节 工商贸易与地方经济
一、纺织工业的艰难起步
二、省内外经贸交流加快
三、市镇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三节 地方社会文化之变化
一、女工童工社会职业的变化
二、棉花捐税与地方文教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24466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范围界定与资料运用
第一章 战前陕西棉业发展的历史与背景
第一节 近代陕西植棉之环境与历史
一、陕西植棉的自然社会环境
二、清末民初的陕棉产销概况
第二节 1920年代后期的陕棉产销困境
一、产销衰落的表现及原因
二、早期改良的努力及失败
第三节 战前陕西棉业改良的直接背景
一、1930年代初国内棉花生产的短缺
二、开发西北与陕西农业环境的改善
三、资金归农与产销合作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 战前陕西植棉业的发展
第一节 植棉之制度与资金保障
一、专职机构:设立陕西棉产改进所
二、制度保障:省政府推行禁烟植棉
三、资金融通:上海银行业棉业贷款
第二节 优良棉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棉种的试验选育
二、良种推广的方法
三、棉业教育的实施
第三节 棉田经营技术的改进
一、传统植棉习惯的改进
二、新式棉作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棉产改良与推广之成效
一、棉田面积与产量增加
二、棉花纤维品质的提升
第三章 战前陕西棉花贸易的兴盛
第一节 陕棉之内销与外需条件
一、省内棉花消费之供给
二、省外纱厂用棉之需求
第二节 陕棉之加工与品级改进
一、棉花分级措施的实施
二、棉花检验制度的推行
三、轧花打包技术的改进
第三节 运输路线和方法之变化
一、运输路线与市场变化
二、运输方法与数量增减
第四节 交易习惯和方式之嬗递
一、传统棉花交易的组成
二、新式合作销售的开展
第四章 战前陕西棉业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农村生产生活之变化
一、灾后农村经济复苏
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第二节 工商贸易与地方经济
一、纺织工业的艰难起步
二、省内外经贸交流加快
三、市镇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三节 地方社会文化之变化
一、女工童工社会职业的变化
二、棉花捐税与地方文教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24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2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