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变迁及其收入效应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
发布时间:2023-03-05 15:3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金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还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之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金融服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农户增收问题不仅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力点,更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小康的关键点。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金融服务“三农”问题有必要从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基础——农户这一“关键点”出发。农户借贷行为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户而言,从金融机构获得借贷资金,一方面可以优化农户家庭的资产配置状况,抓住生产经营的市场机会,在短期内提高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也可将借贷资金投入到生活类消费支出,通过当期的借贷投入,平滑消费,减少防卫性过度储蓄,进而实现农户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但同时农村地区的农户普遍面临着信贷约束,即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受自身条件束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借贷资金。信贷约束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可以从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侧角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降低农户进入正...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3.3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农户经济理论
2.1.2 交易成本理论
2.1.3 关系型借贷理论
2.1.4 效用理论
2.1.5 理论启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户借贷行为
2.2.2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2.2.3 农户借贷行为的经济效应
2.2.4 农户分化的研究
2.2.5 文献评述
2.3 理论框架
2.3.1 农户借贷决策分析
2.3.2 农户借贷行为选择的经济学解释
2.3.3 农户借贷行为对收入的影响
2.3.4 研究框架
第三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简介
3.2 数据处理过程
3.3 样本统计描述
3.3.1 样本基本特征
3.3.2 农户借贷行为的时空差异
3.3.3 农户收入的时空差异
3.3.4 农户借贷行为与其收入的交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借贷渠道的选择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交易成本理论
4.3 研究方法
4.4 指标选取
4.5 实证分析
4.5.1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回归分析
4.5.2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动态效应
4.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渠道的选择差异分析
4.6.1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兼业差异
4.6.2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个体差异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借贷规模的选择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效用理论
5.3 研究方法
5.4 指标选取
5.5 实证分析
5.5.1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回归分析
5.5.2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动态效应
5.5.3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差异
5.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规模的选择差异分析
5.6.1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兼业差异
5.6.2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个体差异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借贷用途的选择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效用理论
6.3 研究方法
6.4 指标选取
6.5 实证分析
6.5.1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回归分析
6.5.2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动态效应
6.5.3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差异
6.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用途的选择差异分析
6.6.1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兼业差异
6.6.2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个体差异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7.1 基于麦金农模型的理论分析
7.2 基于跨期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
7.3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的作用机制
7.3.1 农户借贷行为对农业技术边界的作用机制
7.3.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要素组合的作用机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问题的提出
8.2 研究方法
8.3 指标选取
8.4 实证分析
8.4.1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的回归分析
8.4.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滞后效应
8.4.3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动态效应
8.4.4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差异
8.5 借贷行为对不同类型农户收入的影响差异
8.5.1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兼业差异
8.5.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个体差异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9.1 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论文图表统计
本文编号:3756459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3.3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1.4.1 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结构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回顾
2.1.1 农户经济理论
2.1.2 交易成本理论
2.1.3 关系型借贷理论
2.1.4 效用理论
2.1.5 理论启示
2.2 文献综述
2.2.1 农户借贷行为
2.2.2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2.2.3 农户借贷行为的经济效应
2.2.4 农户分化的研究
2.2.5 文献评述
2.3 理论框架
2.3.1 农户借贷决策分析
2.3.2 农户借贷行为选择的经济学解释
2.3.3 农户借贷行为对收入的影响
2.3.4 研究框架
第三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简介
3.2 数据处理过程
3.3 样本统计描述
3.3.1 样本基本特征
3.3.2 农户借贷行为的时空差异
3.3.3 农户收入的时空差异
3.3.4 农户借贷行为与其收入的交互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借贷渠道的选择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交易成本理论
4.3 研究方法
4.4 指标选取
4.5 实证分析
4.5.1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回归分析
4.5.2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动态效应
4.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渠道的选择差异分析
4.6.1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兼业差异
4.6.2 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个体差异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借贷规模的选择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效用理论
5.3 研究方法
5.4 指标选取
5.5 实证分析
5.5.1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回归分析
5.5.2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动态效应
5.5.3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差异
5.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规模的选择差异分析
5.6.1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兼业差异
5.6.2 农户借贷规模选择的个体差异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借贷用途的选择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效用理论
6.3 研究方法
6.4 指标选取
6.5 实证分析
6.5.1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回归分析
6.5.2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动态效应
6.5.3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差异
6.6 不同类型农户借贷用途的选择差异分析
6.6.1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兼业差异
6.6.2 农户借贷用途选择的个体差异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7.1 基于麦金农模型的理论分析
7.2 基于跨期均衡模型的理论分析
7.3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的作用机制
7.3.1 农户借贷行为对农业技术边界的作用机制
7.3.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要素组合的作用机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问题的提出
8.2 研究方法
8.3 指标选取
8.4 实证分析
8.4.1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的回归分析
8.4.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滞后效应
8.4.3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动态效应
8.4.4 二元金融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差异
8.5 借贷行为对不同类型农户收入的影响差异
8.5.1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兼业差异
8.5.2 农户借贷行为对其收入影响的个体差异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9.1 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论文图表统计
本文编号:3756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75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