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赋权: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基于国家级贫困县J村的田野考察
发布时间:2023-10-01 23:59
"赋权"是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视角。田野考察发现基层扶贫实践既有"赋权"又有变通的"控制",由此导致了扶贫过程中"精准"程度有所差异,为此,需要从基层政府的行动逻辑分析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从外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由于较少受到当地社会网络的约束使其能够"理性行动",但在"限期"脱贫的目标责任制下,基层的扶贫工作队受到了"规避责任"与"追求政绩"的双重约束,故此工作队根据自利原则策略性地选择了赋权或控制策略。进一步考察发现,扶贫工作队主要通过利用传统权力结构、地方性知识及现代化知识话语"异化"赋权策略,从而构建了"控制性赋权"的实践逻辑。基于此,地方政府应着力于构建"外派"与"内生"相结合的基层扶贫工作队,设置部分基于"赋权""参与"的考核指标,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对贫困户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得长效脱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以执行。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控制与赋权:精准扶贫理论依据与实践逻辑
(一)文献回顾:“赋权失灵”的理论解释
1.传统权力结构的再生产过程异化了赋权实践结果。
2.地方性知识的被忽视导致赋权实践结果流于表象。
(二)控制与赋权: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1.基层执行者通常面临“双重”的刚性约束。
2.“扶贫工作队”是区县派驻到贫困村的,较少渗入村庄内部的社会网络,因此他们完全遵循理性的行动逻辑。
二、案例分析:J村的精准扶贫实践
(一)贫困户认定:从“民主评议”到“随机抓阄”
(二)扶贫项目选择:差异化的决策方式
1.以行政化方式主导基础设施建设。
2.以市场化方式筛选扶贫产业项目。
3.以定制化方式配对小额扶贫项目。
(三)策略:游走于赋权与控制之间
三、控制性赋权:基层政府的约束及其突破策略
(一)政绩与责任:基层政府扶贫实践的约束条件
1.精准扶贫实践高度强调基层政府的“政治责任”。
2.脱贫“政绩”是考核和评价基层干部的重要导向。
(二)基层政府突破约束条件的行动策略
1.通过挖掘并尊重“地方性知识”实现赋权策略。
2.借助“传统权力结构”及其“知识话语”控制赋权实践。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编号:384969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控制与赋权:精准扶贫理论依据与实践逻辑
(一)文献回顾:“赋权失灵”的理论解释
1.传统权力结构的再生产过程异化了赋权实践结果。
2.地方性知识的被忽视导致赋权实践结果流于表象。
(二)控制与赋权:基层政府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
1.基层执行者通常面临“双重”的刚性约束。
2.“扶贫工作队”是区县派驻到贫困村的,较少渗入村庄内部的社会网络,因此他们完全遵循理性的行动逻辑。
二、案例分析:J村的精准扶贫实践
(一)贫困户认定:从“民主评议”到“随机抓阄”
(二)扶贫项目选择:差异化的决策方式
1.以行政化方式主导基础设施建设。
2.以市场化方式筛选扶贫产业项目。
3.以定制化方式配对小额扶贫项目。
(三)策略:游走于赋权与控制之间
三、控制性赋权:基层政府的约束及其突破策略
(一)政绩与责任:基层政府扶贫实践的约束条件
1.精准扶贫实践高度强调基层政府的“政治责任”。
2.脱贫“政绩”是考核和评价基层干部的重要导向。
(二)基层政府突破约束条件的行动策略
1.通过挖掘并尊重“地方性知识”实现赋权策略。
2.借助“传统权力结构”及其“知识话语”控制赋权实践。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编号:3849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84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