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农业结构偏差研究:基于制度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25-03-19 21:53
   基于制度分析视角,本文考察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农业结构偏差演变及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农村改革前我国农业结构偏差的形成演变与重工业化战略、统购统销体制、人口下放政策和户籍政策有关;农村改革后的农业结构性偏差与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分税制改革有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村税费改革虽有助于缩小我国农业结构偏差,但国际市场冲击、农村人口外流和老龄化、农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发展滞后均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农业结构偏差。新时期政府应进一步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有序推动市民化进程,营造城乡居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同时,还应调整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三、农村改革前我国农业结构偏差的形成与演变
    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与农业结构偏差的形成
    2.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认识不足
    3.统购统销政策限制了农业与农村发展
    4.户籍政策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5.城市人口下放农村使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
四、农村改革后农业结构偏差的调整状况
    1.公共财政对于农业有效投入不足
    2.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的对农民系统性歧视
    3.分税制改革对农业的冲击
五、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农业结构偏差演变
    1.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减轻农民负担
    2.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冲击
    3.农村人口外流和老龄化成为“三农”发展的难题
    4.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农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1.进一步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有序推进市民化进程
    2.出台城乡互动政策,营造城乡居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3.调整财政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教育投入
    4.深化认识农业功能,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本文编号:4036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036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