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PSR模型的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7-06-10 10:17

  本文关键词:基于PSR模型的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模式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耕地是满足人们粮食需求不可代替的且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面对快速增长的城镇化势头,城镇人口越来越多,非农用地与农用地之间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导致耕地资源日益锐减,然而,耕地资源的缺乏又会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增长,循环往复,不仅社会发展会受到阻碍,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耕地面积少且利用难度大,为保证耕地资源能够持续利用,则加强对耕地集约利用模式的探索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以伊宁市为研究区域,立足于国内外关于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人地协调关系理论,尝试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含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借助SPSS17.0和GI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AHP法及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别从时间序列和空间角度对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分布趋势进行评价及分析,并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ARMA模型,预测伊宁市2015-2018年间可能显现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再根据分析结果及实际资源状况对伊宁市各乡镇耕地集约利用模式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措施来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分析结果显示:(1)从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可知,耕地质量较好但面积基数小,各乡镇分布不均匀,耕地压力颇大。(2)从时序变化分析可知2000-2014年伊宁市耕地利用集约度波动增长,耕地集约度从2000年39.4093上升到2014年的79.4093。其中,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研究期间评价分值由38.8473增加到64.8704;农地状态指数从2000年45.5171上升到2014年的85.4501,增长较快;响应指数研究期间评价分值由39.4093增加到79.4093,变化较大。(3)从空间分异特征可知,伊宁市耕地集约度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全市呈现出耕地集约化水平由中心向四周不断减弱,西北低东南高态势,且各乡镇耕地集约度在显著性水平p?05.0时空间集聚性显著。(4)预测伊宁2015-2018年可能表现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是趋于上升的,但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不能忽视自然资源、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关系,要严格保护耕地基数不减少,否则利用集约度也会逐渐下滑。(5)根据各乡镇区位条件优势及发展状况,本文尝试将伊宁市划分了5种耕地集约利用模式类型,分别是城郊结合发展型模式、边合贸易区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旅游型模式、特色农业规模经营型及农牧业综合发展型。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并结合伊宁耕地利用集约水平特征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关途径。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 PSR模型 空间分析 模式分区 伊宁市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21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外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9-11
  • 1.2.2 国内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11-13
  • 1.2.3 综述小结13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方法13-16
  •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1.3.2 研究技术路线15-16
  • 1.4 研究重点难点、新意16-17
  •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16
  • 1.4.2 研究创新16-17
  • 第二章 PSR的耕地集约利用模型设计17-24
  • 2.1“P(Pressure)-S(State)-R(Response)”模型基本理论17-18
  • 2.1.1 PSR模型的原理和内涵17
  • 2.1.2 PSR模型的优势17-18
  • 2.1.3 PSR模型应用机理18
  • 2.2 耕地集约利用概念18-20
  • 2.2.1 耕地集约利用内涵18-19
  • 2.2.2 与相关概念的辩证比较19-20
  • 2.3 耕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20-21
  • 2.3.1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20
  • 2.3.2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20-21
  • 2.3.3 土地持续利用理论21
  • 2.4 构建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21-24
  • 2.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22
  • 2.4.2 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2-24
  • 第三章 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24-54
  • 3.1 研究区概况24-27
  • 3.1.1 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24-25
  • 3.1.2 自然条件25-26
  • 3.1.3 经济发展状况26-27
  • 3.2 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分析27-32
  • 3.2.1 耕地数量结构与分布27-29
  • 3.2.2 耕地资源质量状况29-30
  • 3.2.3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30-32
  • 3.3 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原理32-38
  • 3.3.1 数据来源32
  •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32-35
  • 3.3.3 集约度测算方法35-38
  • 3.4 评价结果及分析38-52
  • 3.4.1 评价结果38-44
  • 3.4.2 评价结果分析44-52
  • 3.5 本章小结52-54
  • 第四章 伊宁市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分异规律及预测54-69
  • 4.1 研究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分异规律54-64
  • 4.1.1 耕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54-56
  • 4.1.2 各子系统的耕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56-60
  • 4.1.3 耕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60-62
  • 4.1.4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62-64
  • 4.2 研究区耕地利用集约化水平预测64-68
  • 4.2.1 相关预测方法64-65
  • 4.2.2 建模与对比分析65-67
  • 4.2.3 预测结果分析67-68
  • 4.3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分区及对策69-79
  • 5.1 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分区研究69-75
  • 5.1.1 伊宁市耕地利用分区69-70
  • 5.1.2 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模式探讨70-75
  • 5.2 耕地集约利用改善对策及建议75-78
  • 5.2.1 增强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种植积极性75-76
  • 5.2.2 增加有效耕地,保证耕地资源充足76
  • 5.2.3 加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农产品布局76-77
  • 5.2.4 创建耕地监测体系以确保“质”和“量”同步77
  • 5.2.5 推进灌溉节水技术,提升粮食质量与效益77-78
  • 5.3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9-82
  • 6.1 结论79-80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80-82
  • 6.2.1 研究不足80
  • 6.2.2 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87-88
  • 致谢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庆;董增川;刘晨;山城菊;李子轩;;基于PSR模型的唐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06期

2 白祥;金海龙;任建丽;高翔;陈丽华;吴加清;;基于PSR模型的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3期

3 杨蕾蕾;刘新平;;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4 郑华伟;刘友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5 王红英;翟瑞常;蔡德利;;PSR模型下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6 余子萍;张彦儒;张丽洁;;基于PSR模型的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南京玄武湖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姚予龙;;基于PSR模型的我国资源安全演化轨迹模拟与成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6期

8 项晓敏;;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年07期

9 张梦莹;张红;;基于PSR模型的山西省矿山生态恢复机制探讨[J];山西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10 任晶;孙瑛;陈秀芝;樊正球;;基于PSR模型的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敬玉;郑新奇;江文亚;杨鑫;郭珍洁;;基于PSR模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空间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王千;阿依吐尔逊;沙木西;金晓斌;周寅康;;基于能值理论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宋松;;南京年近五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PS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付爱红;陈亚宁;李卫红;;基于PSR模型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谢昱宸;王铮;;基于PSR模型的长株潭区域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利华;基于PSR模型的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模式探讨[D];新疆大学;2016年

2 于志敏;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3 曾荣艳;基于PSR模型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乐;基于PSR模型和绩效模型的天水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5 左晓英;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丽芳;基于PSR模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高青青;基于PSR模型的甘肃地区引水明渠病害规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雯雯;基于PSR模型的郑州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PSR模型的伊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模式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8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438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