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阿克苏市建设用地集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24

  本文关键词:阿克苏市建设用地集约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 定性分析 定量评价 阿克苏市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要素[1];城市建设用地则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承载;而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快速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就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供需矛盾,又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续扩张,土地高效利用。通过对阿克苏市全域范围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基础调查、归类整合、研究评价,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苍穹(或Arc GIS),以建设用地、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三个方向切入,采用综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的方法,建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以阿克苏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心城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类型等级;最后根据区域与中心城区集约利用程度及存在不足分别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1)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情况:评价总指数仅为74.52,属于粗放趋势型,其中增长耗地指数、管理绩效指数、用地弹性指数相对较低;(2)中心城区参评的3299.77公顷区域,集约利用区土地面积1358.01公顷,占评价区域的41.05%;中度利用区1192.24公顷,占评价区域的36.04%;低度利用区757.60公顷,占评价区域的22.90%。集约利用程度相对偏低,中心城区内挖掘潜力较大;(3)阿克苏市整体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率不高,土地市场不很活跃,用地效益有待提高,用地总量增长较快,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 定性分析 定量评价 阿克苏市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绪论6-15
  • 1.1 研究背景6-8
  • 1.1.1 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的的严峻形式6-7
  • 1.1.2 全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7-8
  • 1.1.3 阿克苏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10-11
  • 1.3.2 建设用地集约的评价体系研究11-12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5
  • 1.4.1 研究内容12-13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概述及研究区概况15-21
  • 2.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15-17
  • 2.1.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15
  • 2.1.2 区域及城区建设用地利用评价15-16
  • 2.1.3 中心城区及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16-17
  • 2.2 研究区域概况17-21
  • 2.2.1 阿克苏市概况17-18
  • 2.2.2 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现状18-19
  • 2.2.3 阿克苏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19-21
  •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30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22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22-25
  • 3.2.1 中心城区范围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22-23
  • 3.2.2 阿克苏市区域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23-25
  • 3.3 数据获取预处理25-27
  • 3.3.1 数据来源25
  • 3.3.2 数据处理25-27
  • 3.4 各指标权重值的确定27-30
  • 第四章 阿克苏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30-57
  • 4.1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30-40
  • 4.1.1 定性分析30-36
  • 4.1.2 定量评价36-40
  • 4.2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评价40-57
  • 4.2.1 定性分析40-47
  • 4.2.2 定量分析47-51
  • 4.2.3 城区建设用地潜力测算及时序配置51-57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7-64
  • 5.1 区域建设用地评价结果分析与探讨57-58
  • 5.1.1 建设用地区域集约利用结果及主要特征57-58
  • 5.1.2 区域建设用地利用可能存在问题58
  • 5.2 中心城区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与探讨58-61
  • 5.2.1 城区评价结果58-59
  • 5.2.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点59-60
  • 5.2.3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60
  • 5.2.4 土地利用整体特点和趋势60-61
  • 5.3 评价研究中的不足与建议61-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过的课题项目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出台建设用地征管新办法[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2 ;建设用地报批慢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3 刘胜华;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冲突与协调[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4 蓝慰康 ,刘晓桃;广西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有关问题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5 ;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占用农田[J];湖南农业;2005年11期

6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吴旗韬;;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7 阳艳飞;陈松林;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广东土地科学;2008年05期

8 ;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020年前新增585万公顷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21期

9 范德种;;对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思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2期

10 ;甘肃下发通知严控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浅谈建设用地的开发及对策[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素红;;加强建设用地规范化征收的对策与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9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春红;;树立科学发展观 处理好绿化建设用地的三个问题[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曾广鸿 单卫东;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用地再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刘子烨;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仅剩20平方公里?[N];联合时报;2012年

3 记者 方芳;我市全面清理整改建设用地[N];湘潭日报;2012年

4 记者 宋禹飞 通讯员 陈建农;安徽今年将供应55万亩建设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龙晓庆;未来7年深圳建设用地只剩59平方公里[N];民营经济报;2013年

6 记者 宗时风;宁夏首次建立建设用地动态监控机制[N];宁夏日报;2013年

7 李博;建设用地迈向城乡统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记者 邵海鹏 刘展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梁现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开展试点[N];四川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马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友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胡立兵;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管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郑俊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贝涵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5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太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世聪;建设用地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费燕;云南“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郭黄琛;介休城区及其近郊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宁;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刘燕铟;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林王锋;浙江省建设用地供需平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理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及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李莹;岩溶山区不同尺度的城镇扩张遥感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9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599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