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漂移分析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价值漂移分析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摘要】:在对劳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论等经典经济学理论,以及地租理论和“涨价归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变动机制。商品价值的本质内涵是社会必要劳动,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以长期经济发展为时间尺度,以独立主权国家区域范围为空间尺度,探究市场经济体中货币与商品间的作用机制。在考虑货币供给政策影响的前提下,将商品划分为非资产类商品、一般资产商品和土地资产商品三大类型,深入研究商品价值漂移机制及土地资产商品价值形成机制。通过对现行土地增值分配机制的比较分析,以及引入浙江省D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案例,研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改革方向。研究认为,非资产类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单一效用性、价值的易耗散灭失性、实体形态的不可存续性;一般资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性、实体形态的短期存续性和相对固定性;土地资产商品则具有稀缺性、不灭性、固定性、多功能性的特征。因此,在长期经济发展进程中,非资产类商品和一般资产类商品易发生价值耗散,土地资产商品易吸纳其他商品耗散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商品间的价值漂移规律。土地增值实质上来源于社会财富在特定土地上的累积,现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中,所有权机制不符合公平性原则,征收权机制应进行改革并逐步弱化,税收权机制则在土地增值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涨价归公”理论和税收制度的法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借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改革经验,调整优化我国土地税收制度,最终实现土地增值收归公有。
【关键词】:价值 土地增值 土地税收 土地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内容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框架15-16
- 2. 经典理论评述与相关研究进展16-32
- 2.1 经典理论评述16-23
- 2.1.1 价值与价格理论16-18
- 2.1.2 地租与地价理论18-20
- 2.1.3 “涨价归公”理论20-23
- 2.2 相关研究进展23-32
- 2.2.1 土地价值23-25
- 2.2.2 土地增值25-26
- 2.2.3 土地增值分配26-32
- 3. 商品价值漂移机制32-49
- 3.1 相关概念界定及假设32-35
- 3.1.1 相关概念界定32-34
- 3.1.2 研究假设34-35
- 3.2 以货币为载体的商品价值漂移35-38
- 3.2.1 货币的职能35-36
- 3.2.2 货币供给与国民收入36-37
- 3.2.3 货币流动承载的价值漂移37-38
- 3.3 非资产类商品的价值耗散38-40
- 3.3.1 非资产类商品的特性39
- 3.3.2 非资产类商品的价值耗散机制39-40
- 3.4 一般资产商品的价值耗散40-42
- 3.4.1 一般资产商品的特性41-42
- 3.4.2 一般资产商品的价值耗散机制42
- 3.5 土地资产商品的价值吸纳42-49
- 3.5.1 土地资产商品的价值43
- 3.5.2 土地资产商品的特性43-45
- 3.5.3 土地资产商品的价值吸纳机制45-49
- 4. 土地增值的测算方法及分配机制49-58
- 4.1 土地增值内涵及测算方法49-50
- 4.1.1 土地商品的理论价格核算49-50
- 4.1.2 土地商品的市场价格显化50
- 4.2 土地增值分配机制50-58
- 4.2.1 所有权机制51
- 4.2.2 税收权机制51-55
- 4.2.3 征收权机制55-56
- 4.2.4 小结56-58
- 5. 土地增值“涨价归公”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58-62
- 5.1 “涨价归公”的科学内涵58-59
- 5.2 “涨价归公”的必要性59
- 5.3 “涨价归公”的实现机制59-62
- 6.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个案研究——以浙江省D县为例62-70
- 6.1 D县概况62-66
- 6.2 改革试点的制度设计66-67
- 6.3 改革试点的初步成效67-68
- 6.4 改革试点的现存问题68-70
- 7. 结论与建议70-73
- 7.1 研究结论70
- 7.2 政策建议70-72
- 7.3 创新与局限72-73
- 参考文献73-79
- 作者简历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连洲;对土地增值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J];辽宁税专学报;1995年04期
2 廖显赤;土地增值的原因及合理分享原则[J];中国房地信息;1995年07期
3 王珲;;浅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土地增值的影响[J];大众商务;2009年08期
4 武晋一,贾艳杰;天津市中心城区海河沿岸土地增值潜力分析[J];生态经济;2005年02期
5 刘明皓;邱道持;;储备土地增值机理与收益测算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6 刘秀芳;;浅析土地片区开发策略与土地增值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7 陈莹;谭术魁;张安录;;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2期
8 高静;唐建;贺昌政;;试重构城镇化进程中农地转非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基于权利贡献度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9 岳杰;;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增值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赵杰;;权力、土地及其他——当代中国土地增值流动及政治权力运行[J];理论界;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玲;刘建华;李江风;;旅游开发影响下的土地增值研究[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2 周诚;;土地增值问题初探[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肇文;;城市土地增值初探[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4 詹晨晖;;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性质与分配的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詹晨晖;;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性质与分配的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昆仑证券 黄 硕;银基发展 土地增值概念[N];证券日报;2004年
2 韩虎 杜海涛;机制变活 土地增值[N];酒泉日报;2009年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谢德体;土地增值了,利益调整与共享机制莫滞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任明杰;农民料更大程度受益于土地增值[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郁唯;土地增值红利终结 囤地模式成明日黄花[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陈尚年;房价催升珠海土地增值[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7 许朝辉;地产商的利润源:土地增值还是开发增值?[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黄;农村土地增值应该用于农村[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董政;大橡塑 搬迁概念 土地增值[N];证券时报;2006年
10 记者 吴薇;城市经营带动土地增值[N];中国建设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瑞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高雅;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f,
本文编号:628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2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