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山东省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0:32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济宁市 家庭农场 发展 规模经营


【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加快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的分散经营商品率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并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农场面向市场进行集约生产,集家庭经营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于一身,既符合农业生产具有二重性的特征又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发展家庭农场,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四个全面”的精神和价值追求。济宁是农业大市,有良好的农业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事规模化的商品经营在全市逐渐发展起来。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国家一号文件后,家庭农场在济宁迅速发展起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济宁是孔孟之乡,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仪和血缘关系的维护,有家庭经营得以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市场竞争中重视产品质量,能够树立良好的信誉。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在全市的展开将使土地流转日益规范,具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的主客观条件。在实践中济宁市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由于时间较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规模经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大农业理论等为指导,对山东省济宁市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方向提出思考。本文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农业生产理论以及我国和济宁市的实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用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规模经营理论,社会主义大农业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阐释了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界定家庭农场的相关内涵,简单介绍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选取了美国的大农场,法国的中小型,日本的小型农场进行介绍;国内则对目前实践比较成功的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吉林延边,安徽郎溪,湖北武汉五个地区的经营模式进行介绍。第三章分析了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济宁市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第五章通过对济宁市家庭农场的研究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做出一些思考,事物的发展存在共性,家庭农场的成功蕴含着一些共有的规律。
【关键词】:济宁市 家庭农场 发展 规模经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6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5
  • (三)对现有研究的述评15-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
  • (一)研究思路16
  • (二)研究方法16
  • 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6-18
  • (一)理论意义17
  • (二)实践意义17-18
  •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8-19
  • (一)研究的重难点18
  • (二)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家庭农场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19-28
  • 一、研究的相关理论19-23
  • (一)地租理论19
  • (二)规模经营理论19-20
  •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化大农业理论20-21
  • (四)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21-23
  • 二、家庭农场的内涵界定23
  • 三、国内外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23-28
  • (一)国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23-24
  • (二)国内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24-26
  • (三)小结26-28
  • 第三章 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问题28-36
  • 一、济宁市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28-29
  • (一)自然条件优势28
  • (二)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28-29
  • (三)良好的文化基础作支撑29
  • 二、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29-32
  • (一)经营规模适度,发展势头良好29-30
  • (二)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精耕细作30
  • (三)经营产品多样,粮食生产占主导,机械化水平高30-31
  • (四)示范农场的带动作用明显31
  • (五)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较好31
  • (六)注重质量和品牌的推广31-32
  • (七)加强合作,互利共赢32
  • 二、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2-36
  • (一)土地流转不规范,,规模化不足32
  • (二)实用人才匮乏生产经营管理粗放32-33
  • (三)相关政策扶持不足33-34
  • (四)缺乏技术、资金的支持34-35
  • (五)社会化服务程度低35
  • (六)基础设施落后35-36
  • 第四章 济宁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对策36-48
  • 一、健全土地流转体系36-38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36
  • (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36-38
  • 二、政策支持38-41
  • (一)拓展融资渠道38-39
  •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9-40
  •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40
  •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0-41
  •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1-42
  •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42-45
  • (一)创新社会化服务43
  • (二)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43-45
  • (三)建立信息平台45
  •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5-48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48-56
  • 一、结论48-49
  • 二、对我国家庭农场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49-56
  •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要循序渐进49-50
  • (二)适度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50-52
  • (三)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农场发展的制度环境52-54
  • (四)实施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支持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3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东升,曾令香;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0年07期

2 刘忠民;家庭农场大量挂帐的原因及清欠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0年05期

3 ;哈密市首批农机化家庭农场正式挂牌[J];新疆农机化;2000年05期

4 马中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的家庭农场核算[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2期

5 张斌,张生;家庭农场管理和核算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5期

6 胡金梅,赵永仁;对家庭农场统计的几点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7 张晓丽;关于建立家庭农场的经济学思考[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8 李南;;美国的家庭农场[J];新农村;2001年10期

9 薛华;广西垦区家庭农场H·11648麻生产前景[J];广西热带农业;2002年01期

10 焦方强,潘建福;家庭农场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与列示[J];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梅华;顾荣;;家庭农场的中国实践与思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文;叶兴平;何舸;;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探讨[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5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军;;论家庭农场的企业化经营[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李如平;;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家庭农场发展的研讨[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正华;;关注家庭农业的现代化[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董正华;;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成钰;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售粮速度加快[N];粮油市场报;2007年

2 薄小波;沪郊出现首批“家庭农场”[N];文汇报;2008年

3 黄勇娣 陈孝斌;家庭农场模式能否持续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方霞 实习生 卢奕 通讯员 黄健儿;家庭农场成农业“进化”新趋势[N];嘉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见习记者 李庆勤;昔日父亲办家庭农场名扬全国 今朝儿子建股份养殖领头致富[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宗巍;“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增收[N];东方城乡报;2012年

7 潘淑娟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有待跟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8 记者 王泽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N];农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徐盘钢 胡立刚;松江:家庭农场点亮都市农业[N];农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实习记者 陈琴;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政策或近期出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郧宛琪;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邵平;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D];安徽大学;2016年

3 屈学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董凌芳;结构化理论视野下松江家庭农场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严耀东;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5 李凯;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6 李宇飞;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7 吕金花;完善我国家庭农场法律制度的建议[D];山东大学;2014年

8 刘婉;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9 赵胜利;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灵灵;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浙江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1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61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