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成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文成地处飞云江中上游,淅江省南部,县名源于明朝时大名人刘基谥号——文成。县内不仅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同时自然风光也是别具风格,整个县城“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内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文成县是万物的天堂,是难得的人间乐土。近年来文成始终将生态旅游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借助温州西部生态产业带开发的契机,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致力于打造“宜游宜居生态县”,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浙江省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之一。目前,文成县旅游业已取得良好的成就,与休闲旅游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所提倡的旅游理念也逐渐得到游客的认可,不仅旅游的层次更为丰富,而且消费结构也更加合理。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游客们的需求也开始发生改变,原本一些复制性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特点及功能,分析文成县生态旅游的现状、意义及优劣势文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有多方面,既拥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偏重于表面形式,较少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创新性普遍不高,大都是低层次重复,没有高层次的开发;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县内生态环境及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破坏,对旅游业将来的发展形成制约;虽然具有丰厚的资源,但整合不足,尚未形成一体化服务;旅游产品包装不到位,对外影响力较弱。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地方的一些优秀做法,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希望能够对文成当地的生态旅游发展有所帮助。同时结合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类型及案例,总结经验,预测未来,明确重点及其应该采取的对策方法,为开拓新途径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便完成文成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全面推动文成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休闲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研究内容9-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技术路线11-12
- 1.5 文献综述12-14
- 1.5.1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12-13
- 1.5.2 国内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13-14
- 2 理论基础14-16
- 2.1 生态旅游的源起14
- 2.2 生态旅游概念界定14
- 2.3 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功能14-16
- 3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16-26
- 3.1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16-18
- 3.2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经济效应18-21
- 3.3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类型21-23
- 3.3.1“山水文成,福山秀水”——自然生态类21
- 3.3.2“文化文成,幸福之城”——文化传承类21-22
- 3.3.3“生态文成,闲适人生”——休闲度假类22-23
- 3.4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经验与成效体会23-26
- 3.4.1 政府主导23
- 3.4.2 科学规划理性开发23-24
- 3.4.3 精品带动凸显特色24
- 3.4.4 注重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24
- 3.4.5 强化管理,提升竞争力24-26
- 4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26-29
- 4.1 旅游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6
- 4.2 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建立26-27
- 4.3 缺乏品牌建设27
- 4.4 宣传滞后27-28
- 4.5 缺少专业旅游人才28-29
- 5 文成县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29-33
- 5.1 健全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29
- 5.2 加大投入,形成系统29-30
- 5.3 打造旅游品牌30-31
- 5.4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31
- 5.5 培养专业旅游人才31-33
- 6 结论与展望33-34
- 参考文献34-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5期
2 刘莉;陆林;;国内传统村镇旅游发展研究评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1期
3 徐福英;;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12期
4 谢江红;;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休闲旅游发展研究[J];企业活力;2008年05期
5 ;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立[J];旅游科学;2009年04期
6 陈春芳;姜春红;;新型海洋休闲旅游——游轮旅游发展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7期
7 陈春芳;姜春红;;新型海洋休闲旅游——游轮旅游发展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2期
8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李yN;;高校校园旅游发展研究——以中英两国大学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2期
10 ;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暨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4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强;钟林生;向宝惠;;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汪升华;刘洋;;都市郊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梁春艳;崔超;;基于竞合理论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德村志成;;贵州省旅游发展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何雨;刘顺伶;;基于客源市场调查的上海城郊旅游发展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6 田建强;夏敏慧;刘素芳;;消费主导趋势下的我国热带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金桂兰;杨茜;;基于京津都市区域背景下的廊坊市旅游发展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迪力夏提·司马义;买托合提·阿那依提;;哈密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雄伟;;低碳经济机制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欣瑶;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成立[N];甘肃日报;2011年
2 倪昀;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揭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高飞;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N];江南游报;2009年
4 记者刘钊;市旅游发展研究会成立[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邢军;安徽省成立“旅游发展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李远峰;安徽成立旅游发展研究中心[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课题组;西北五省区红色旅游发展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镜颖;乐山师专升本[N];乐山日报;2011年
9 吴晓东 记者 陈春梅;鼎翔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定[N];盘锦日报;2005年
10 董云平;百年道台府期待保用结合[N];黑龙江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雨薇;黑龙江省小城镇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杨艳红;“美丽多村”建设下宁化湖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白岚;榆次区生态庄园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叶倩倩;文成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雯倩;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炜炜;扬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李强;山西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王曦;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星;灾后青川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杨惠玲;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6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6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