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相应财税制度安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3:20
本文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相应财税制度安排研究
【摘要】:土地是一切生产要素的载体,土地制度始终是我国重要的制度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几经变化,由农户独立经营、合作化生产最后改进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增长,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将面临新一轮的改进,而作为农业生产用房用地的宅基地仍保持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形成的宅基地制度基本框架,已与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不协调,矛盾逐渐激化,农村空心村严重,宅基地隐形流转泛滥,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农村土地资源流失,宅基地问题亟需解决。宅基地是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一部分,是各个村集体分配给本集体农户用以建造住房的地块,宅基地依附于农村承包地和本村居住农民,所建住房既承担了农户放置农具等作为生产用房的功能,也承担了农户家庭居住作为居住用房的功能。农户在无偿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之后,自主修建住房,宅基地使用权形成农户的财产,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生活状态。农户自主修建住房形成村庄,宅基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村容村貌。财税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应该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发挥其作用,促进宅基地公平分配、高效利用、规范流转。我国农村宅基地长期以来由于无偿取得、随房继承、限制流转、无期限使用、无明确退出渠道等政策原因,形成宅基地分配不公,一户多宅普遍存在,利用低效,空心村大量存在,财产变现性差,隐形流转泛滥,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为研究对象,遵循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和二元经济、产权保护等理论,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在充分考虑村民住房问题,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尝试解决宅基地分配不公、利用低效、财产变现性差、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通过完善宅基地相关税收、整理宅基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流转空闲宅基地等措施,促进宅基地公平分配、高效利用,增强宅基地财产变现性,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国内外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文献综述。由于国外大部分国家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不区分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因而国外学者针对宅基地制度的研究较少,对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性较弱。国内学者在宅基地制度变迁、宅基地所有制制度、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宅基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财税制度以及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研究,对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针对性强,可借鉴性较高。第二章为宅基地制度改革与财税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目前我国宅基地制度具有初始无偿取得、随房继承、两权分离、限制流转、无明确退出渠道等特征,宅基地供给具有福利性和保障性,给予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但宅基地制度同时也将农民的角色限定于农业,农民的生活范围限定为农村,农业的发展限定为小农户生产,农村的环境定义为农业种植生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现阶段我国不管是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都已经不仅仅是限定的角色,而应该是综合性的,多角色的。为应对这种变化,宅基地制度也应相应地改革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对于这种改革,财税政策出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应该发挥其作用,改善一户多宅、占地超标不公平行为和空心村资源利用低效的状态以及农村面貌差财税缺位的状态。第三章为宅基地历史使用状况与现状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宅基地经历了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个时期。在集体所有制时期,宅基地制度由于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不符,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一户多宅与面积超标现象难以解决、空心村现象难以解决、宅基地使用权财产变现性差、隐形流转泛滥、宅基地管理缺乏动力的问题。改革面临着农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介服务公司四个主体的挑战。为解决宅基地问题,21世纪初,一些地方政府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探索。流转模式从本质上可看为两个模式,即重庆市宅基地制度创新和天津市宅基地制度创新,两个模式对目前宅基地存在的部分问题有较好的解决,但仍然存在损害农民土地权益,农民主动性弱,成功城市郊区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导致大面积复制困难。第四章为针对宅基地制度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设计宅基地制度改革总体框架。遵循变现性原则、建设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对农村宅基地分区域分类改革、分步骤实施。主要的政策建议为短期内要加快登记颁证工作,科学定位和规划村庄的建设。按实际使用情况不区分宅基地面积、数量和使用人,一律按实际使用情况颁发相关证书。根据市、县发展实际,科学定位和规划村庄的建设,明确各个村庄的定位,适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期内要整治、规范宅基地使用面积,引导农户有偿退出。因继承以及因超占宅基地形成的面积超标现象,通过土地使用税的完善予以调节,并适时防止新的面积超标现象的形成。建立宅基地储备中心,通过贷款、财政投入资金、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以及社会资金等途径筹集宅基地退出整理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周转资金。长期内要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健全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允许村庄对其目标居住范围外已收归村集体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形成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全国范围内交易。允许农民在自愿基础上通过市场流转方式抵押、担保、转让合规宅基地使用权。允许农村宅基地房与城市商品房、房改房一样,合法上市转让。允许城市近郊等有条件的农村宅基地直接进入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交易。通过完善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契税等财税安排,健全政府和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五章为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财税制度安排。遵循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益分配的目标,从税收制度和财政支出制度两个角度对宅基地进行调节。从财税制度来看,应完善宅基地保有环节、流转环节和收益分配环节的税收。从财政支出制度来看,应完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三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土地制度 宅基地 财税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F812.0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1 绪论14-26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14-15
- 1.2 主要概念界定15-17
- 1.3 研究方法17
- 1.4 文献综述17-23
- 1.4.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7-19
- 1.4.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19-22
- 1.4.3 简要评述22-23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3-26
- 2 农村宅基地制度与财税制度改革理论分析26-36
- 2.1 农村宅基地与相应财税制度概念与特征26-28
- 2.1.1 农村宅基地概念与制度特征26-27
- 2.1.2 农村宅基地相关财税概念及制度特征27-28
- 2.2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8-30
- 2.2.1 农业现代化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28-29
- 2.2.2 农民非农化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29
- 2.2.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29-30
- 2.3 农村宅基地相关财税理论30-36
- 2.3.1 财税制度调节理论30-31
- 2.3.2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财税制度安排的必要性31-32
- 2.3.3 土地相关税费发展32-36
- 3 农村宅基地历史使用状况与现状分析36-58
- 3.1 农村宅基地在私有制时期的使用状况36-40
- 3.1.1 农村宅基地私有制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36-38
- 3.1.2 农村宅基地私有制时期的制度背景38-39
- 3.1.3 农村宅基地私有制时期的宅基地相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9-40
- 3.2 农村宅基地在集体所有制时期的使用状况40-46
- 3.2.1 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40-41
- 3.2.2 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时期的制度背景41-43
- 3.2.3 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制时期的宅基地相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3-46
- 3.3 农村宅基地在集体所有制时期存在的问题46-49
- 3.3.1 一户多宅与面积超标现象难以解决47
- 3.3.2 空心村现象难以解决47
- 3.3.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财产变现性差47
- 3.3.4 隐形流转泛滥47-48
- 3.3.5 农村宅基地管理缺乏动力48
- 3.3.6 农村宅基地相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48-49
- 3.4 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与实践49-55
- 3.4.1 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探索试点时期的制度背景49-51
- 3.4.2 重庆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51-53
- 3.4.3 天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53-55
- 3.4.4 两类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评析55
- 3.5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与挑战55-58
- 3.5.1 主体一:农民方面的困难与挑战55-56
- 3.5.2 主体二:地方政府方面的困难与挑战56
- 3.5.3 主体三:中央政府方面的困难与挑战56
- 3.5.4 主体四:中介服务公司方面的困难与挑战56-58
- 4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总体框架设计58-64
- 4.1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原则58-59
- 4.1.1 变现性原则58
- 4.1.2 建设性原则58-59
- 4.1.3 效率性原则59
- 4.1.4 稳健性原则59
- 4.2 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59-64
- 4.2.1 短期内要加快登记颁证工作,,科学定位和规划村庄的建设60-61
- 4.2.2 中期内要整治、规范宅基地使用面积,引导农户有偿退出61-62
- 4.2.3 长期内要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健全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62-64
- 5 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财税制度安排64-70
- 5.1 农村宅基地相关财税制度的目标64-65
- 5.1.1 优化资源配置目标65
- 5.1.2 调节收益分配目标65
- 5.2 农村宅基地相关财税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65-70
- 5.2.1 税收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65-67
- 5.2.2 财政支出安排的政策建议67-70
- 参考文献70-74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74-76
- 后记7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星;;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李勇坚;袁锦秀;李蕊;;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研究——“宅基地指标化”改革思路与方案设计[J];西部论坛;2014年06期
3 齐晓娟;;国内外土地整治经验及对内蒙古土地整治工作的借鉴意义[J];西部资源;2014年02期
4 林超;谭峻;;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宅基地功能演变分析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5期
5 刘锐;;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再探讨[J];中州学刊;2013年07期
6 张长春;高泽崇;李昕;陈英;于秋玲;王庆录;周智;;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类型划分与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7 史卫;;国外的农业土地流转及其财政政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02期
8 朱新华;陈利根;付坚强;;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的规律及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07期
9 陈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03期
10 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698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9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