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地调整的效率逻辑及其制度变革启示——以湖北沙洋县农地调整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2 04:16

  本文关键词:农地调整的效率逻辑及其制度变革启示——以湖北沙洋县农地调整实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农地制度 农地调整 效率逻辑 反公地悲剧


【摘要】:由于分散细碎的地权无法有效整合,农地利用存在"反公地悲剧",突出表现为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农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沙洋县通过农地调整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原则有效整合细碎化地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地利用的"反公地悲剧"问题。这表明农地调整具有协调农民利益关系促进农地利用的效率功能,这源于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及其产权整合的制度优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土地分散承包的弊端日益凸显,集体所有制的产权整合功能更为重要。当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农地调整权利,回应农民的诉求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农地制度 农地调整 效率逻辑 反公地悲剧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14JID030)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统分结合:农地制度的结构及其功能”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HUST:cx15-073)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农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虽然农地调整作为与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相背离的实践,被国家政策和法律不断限制乃至禁止,但农地调整实践在农村仍普遍存在。既有研究主要从公平逻辑解释农地调整的合理性,认为农地调整能够满足农民平均地权的要求以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铁军;形成稳固的受惠群体──关于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1年07期

2 何忠伟;入世后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新思考[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3 常伟;我国农地制度绩效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礼燕,揭毅;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志刚 ,曲福田;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地制度的需求不同[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7期

7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农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析及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9 贺达水;日本的农地制度[J];读书;2004年09期

10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J];经济师;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军;;浅谈农地制度创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冬娟;;农地制度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初探[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邓焕民;;国家效用与中国农地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韩美琴;;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殷杰;卢晓;;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借鉴意义[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力;王丹莉;;“贫困陷阱”与新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权;;日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 吕世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吴毅;《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N];北京日报;2013年

3 王小平 吕世辰;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农地制度创新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构建以“三权分离”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整理 王平;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N];东方城乡报;2014年

8 汤安中;也谈当前农地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任显文;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张红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构建“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巴特尔(BA Teer);从我国土地制度演进探索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彭美玉;中国农地制度多样性一般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柴富成;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朝敏;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永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田飞艳;平罗县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效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5 郑飞;农民增收视域中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晶晶;农民幸福感提升视角下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瑞萍;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与农地制度变迁[D];贵州大学;2008年

8 易萍;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甘永春;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肖德均;新中国农地制度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1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1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