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可处置性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本文关键词:强可处置性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环境 环境效率 强可处置性 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农业环境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从生态农业视角科学度量和提高环境效率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从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治理成本和环境规制方面研究联合弱可处置性视角下农业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然后,构建了基于强可处置视角的农业环境效率测度模型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最后,采用两种视角下的模型对比研究了2012年我国农业环境效率,以及1991-201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表明:1考虑农业污染的强可处置特征,2012年农业环境效率均值从0.98下降为0.86,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差异性更加显著;21991-2011年我国农业TFP平均增长率为0.8%,技术效率年均负增长1.4%,技术进步年均增长2%,均低于传统度量方法。3技术效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TFP总体上呈现了先下降后增长的变化趋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协调性逐步得到改善;4各地区TFP均值均大于1,东部地区ML指数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但各地区技术效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现象。两种模型实证结果及其差异性表明,农业环境效率评价、污染治理措施应当遵循农业污染物的特征和产生机理;采取源头减排策略能够实现农业增长、污染减少和环境效率提升的多赢局面;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效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制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时,应考虑农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和污染特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河海大学国际河流研究中心;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农业环境 环境效率 强可处置性 全要素生产率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村水环境管理研究”(编号:12AZD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灰色多元驱动预测与优化控制模型研究”(编号:7140105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水环境高效管理机制研究”(编号:2013SJD63007)
【分类号】:F323;X32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农业生产尚未从根本上转变“高耗能、高投入、高废物”的“三高”生产模式,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农业增长、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明;农业环境污染源与防治措施[J];常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2 陈金华,陈楷根;福建省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2003年01期
3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年第20卷总目次[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年06期
4 张贤辉;丹麦农业与环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5期
5 ;农业环境与发展·网络版摘要[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年06期
6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总目次[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06期
7 阮荣辉;;论昭通市农业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7期
8 夏抱本;陈陵康;;西藏农业环境安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9 孙铁珩;宋雪英;;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6期
10 龚蕾;;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环境会计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民敏;王瑞霞;王冬霞;;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对策[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2 张梓太;张乾红;;论中国农业发展机制的生态化——兼论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原理[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程谦;王瑞霞;王冬霞;;化肥的施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及防治[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4 张国印;茹淑华;王凌;孙世友;耿暖;;河北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影响因素及对策[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农业环境部分)[A];2004中国农药发展年会——农药管理与高毒农药替代战略研讨会专题报告集[C];2004年
6 王瑞霞;程谦;王冬霞;;嘉祥县农业环境现状问题与对策[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7 李新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茂名农业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从;;中国农业环境现状与政府对策[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9 冀宪武;赵永胜;张志力;邵曰剑;程春生;;山西省农业立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雷明;张国云;;工矿企业“三废”对德宏州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典雄邋章力建 朱立志 杨正礼;综合防治农业立体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浙江省金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 杨德金;治理污染要从农业自身抓起[N];中国特产报;2001年
3 董峻;东亚各国农业面临生态环境问题[N];农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赵洁;确保环境安全将是“十二五”农业环境科研的主题[N];农民日报;2010年
5 章力建 朱立志;运用循环经济规律 防治农业立体污染[N];农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钮海东 通讯员 李洁尉;为农业生态把脉开方[N];广东科技报;2000年
7 记者 张秀华;三维结构治农业立体污染[N];上海科技报;2006年
8 记者 肖慧;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绿色经济[N];徐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胡晓虹 李栋 张东明 见习记者 姚,
本文编号:71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1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