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过程与逻辑——以豫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例
本文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过程与逻辑——以豫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豫西Y县W村为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不同层级行为主体的利益分殊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贫困户识别偏离的技术条件。基层政府、村"两委"倾向于有效利用相对于上级的信息优势,识别并报告符合本级利益诉求、不一定贫困的"贫困户",成功实现贫困户识别工作的目标置换。基于此,可将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技术途径,将有助于减少不同层级之间利益分殊的措施视为推进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有效制度途径。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贫困识别 信息不对称 层级关系 利益分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的科学体系设计与研究”(项目批准号:7154103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323.8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 自“精准扶贫”被确定为中国扶贫开发基本方略以后,关于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困难及对策的讨论就一直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热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包括:李小云(2014)认为,精准识别中计量农户收入需要很多的经济投入、很高的监督成本、极其发达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荣;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岭南学刊;2002年03期
2 张玉香;;信息不对称有失公平[J];每周电脑报;2004年40期
3 朱艳;唐娜;章家清;;我国蜂蜜产业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探讨[J];江苏商论;2012年06期
4 杜延军;叶勇;;农业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及解决途径[J];甘肃农业;2006年01期
5 郝庆芹;;农户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及解决途径[J];北方经贸;2006年12期
6 韩晓亮;试论中储粮公司与代储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J];中国粮食经济;2001年12期
7 张永林,王世春;信息不对称经济中的农民权利保护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8 孙葆春;熊伟;;信息不对称与农村诚信缺失[J];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9 兰萍;农户面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0年12期
10 刘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我国农产品质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鹏;;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制约及解决路径[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可;“再姜一军”凸显市场信息不对称[N];中国质量报;2014年
2 孙继山;信息,是什么东西[N];新农村商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施艳琼;市场信息不对称 菜农种菜直犯愁[N];云南政协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汪名立;信息差:稳物价待解之题[N];新农村商报;2010年
5 记者 叶慧邋通讯员 郑亚伟 纪正鸿;搭起信息平台为企业解难[N];浙江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陈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道德风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26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26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