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1980~2010年中国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空间格局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24 15:36

  本文关键词:1980~2010年中国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空间格局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复种指数 可提升潜力 时空变化 粮食增产潜力


【摘要】:利用1980~2010年中国分县农业统计数据和中国地面气候日值数据,分别估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中国县级实际复种指数(MCI)和潜力复种指数(PMCI),据此分析过去30年中国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PIMCI)的空间格局变化,并进而探究复种可提升潜力对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中国耕地PIMCI从20世纪80年代的50.2%减少到90年代的48.7%,之后受PIMCI与MCI逆向变化的影响,到21世纪初耕地可提升复种指数扩大到59.6%。(2)从不同地理区域看,中国不同农业种植区耕地PIMCI变化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差异。黄淮海区和云贵区的PIMCI低于10%,且30年内变化相对稳定;西北区和北部高原区的PIMCI有减少的趋势;东北区、川陕区及青藏区连续增加;水热资源充沛的南方各农业区波动剧烈。(3)在现有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强度,充分挖掘耕地的复种潜力,可以新增约30%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增产潜力达到全国粮食总产的32.2%。其中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的3个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南方丘陵区)及青藏区,这4个区域的粮食增产潜力可达到全国增产总潜力的70%。但该潜力的实际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生态环境和经济政策等因素。
【作者单位】: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 复种指数 可提升潜力 时空变化 粮食增产潜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农作物时空格局动态变化机理机制研究”(4127111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资助项目(IARRP-2015-10)
【分类号】:F323.211;S344.3
【正文快照】: 0引言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1-3],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4]。粮食产量的提高会受到诸如可利用土地数量、水热资源、作物品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5],这些限制因素直接影响到未来粮食增产的可能性。中国地少人多,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廷一;世纪警钟——中国耕地锐减忧思录[J];国土资源;2002年01期

2 元木靖,刘金生,张宗奇;1949—1990:中国耕地观察[J];中国土地;1999年03期

3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功能变化[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4 吕苑鹃;;沉甸甸的收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负责人就《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答记者问[J];国土资源;2010年01期

5 吴文斌;杨鹏;唐华俊;周清波;Shibasaki Ryosuke;张莉;唐鹏钦;;过去20年中国耕地生长季起始期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6 ;国土资源都:去年中国耕地减少1200多万亩[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年04期

7 谢俊奇,蔡玉梅,郑振源,林培;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4期

8 邢成举;高万芹;;理解中国土地制度:历史、现实与未来——由《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引发的思考[J];古今农业;2013年02期

9 ;西南大旱之忧思[J];百科知识;2010年08期

10 张相政;;黄淮平原宜规划为农区小城镇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近10年来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青禾;;搞实际工作的人要有一点哲学头脑[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振声;中国人能养活自己[N];陕西日报;2007年

2 吕苑鹃;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N];济宁日报;2009年

3 庞无忌;我国耕地面积“多出”2亿亩 仍须坚守红线[N];粮油市场报;2013年

4 王立彬;中国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趋缓但形势依然严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峰;不同生态环境背景下近十年中国耕地动态变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本文编号:732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32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