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进一步提高的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及进一步提高的措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毒奶粉”、“瘦肉精”、“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特别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社会民众最为热切的呼声。本论文以广东省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东莞近几年来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东莞蔬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情况及蔬菜种植户生产行为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建议和措施。1.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为:一是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季节性波动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蔬菜上多农药残留的情况较为突出,三是蔬菜产品和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四是农资市场管理有待加强,五是分散种植的经营模式需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的基层力量较为薄弱。2.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建议和措施:(1)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不断加强对蔬菜种植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科学知识培训,重点进行蔬菜生产相关的专题培训;(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力度,强化执法监测、例行监测、风险评估、专项监测等联合作用,突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重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检验检测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3)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鼓励发展蔬菜生产家庭农场,扶持成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或建立专业生产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动蔬菜品牌建设,打造现代精品蔬菜品牌等。
【关键词】:东莞市 蔬菜 质量安全 农药残留 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9-13
- 1.3 研究内容13-15
- 1.3.1 具体研究14
- 1.3.2 研究目标14-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6
- 1.5 本研究课题的特色与新颖之处16
- 2 东莞市蔬菜供给与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运作分析16-21
- 2.1 东莞市蔬菜供给情况17-18
- 2.2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构架18-19
- 2.3 东莞市各级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运作19-21
- 2.3.1 市级监测体系19-20
- 2.3.2 镇级监测体系20-21
- 2.4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21
- 3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现状分析21-38
- 3.1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分析(监管机构行为分析)21-31
- 3.1.1 不同时间蔬菜样本检测情况22-23
- 3.1.2 不同环节蔬菜样本监测情况对比(以例行监测为例)23-24
- 3.1.3 不同来源蔬菜样本监测情况(以例行监测为例)24
- 3.1.4 不同类型蔬菜样本监测情况24
- 3.1.5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情况24-26
- 3.1.6 东莞市蔬菜农药残留定性监测情况26-27
- 3.1.7 东莞市蔬菜产品和产地环境重金属监测情况27-30
- 3.1.8 东莞市商品农药成分监测情况30-31
- 3.2 蔬菜种植户使用农药行为调查(基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31-36
- 3.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32
- 3.2.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32-36
- 3.3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总结36-38
- 4 东莞市蔬菜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的对策研究38-44
- 4.1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38-39
- 4.1.1 加强对蔬菜种植户的宣传教育38-39
- 4.1.2 加强对蔬菜种植户的科技培训39
- 4.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力度39-41
- 4.2.1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测力度39-40
- 4.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40
- 4.2.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信息化水平40
- 4.2.4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40-41
- 4.3 大力改善蔬菜种植环境41-42
- 4.3.1 加大重金属污染监测力度,实现长期监控41
- 4.3.2 加大污染菜地的修复力度,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41
- 4.3.3 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规范耕作方式41-42
- 4.4 积极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42-43
- 4.4.1 鼓励扶持发展家庭农场42
- 4.4.2 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地方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或组建蔬菜生产企业42-43
- 4.4.3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生产效益43
- 4.5 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43-44
- 4.5.1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43-44
- 4.5.2 加强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沟通44
- 4.5.3 加强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沟通44
- 5 结论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44-46
- 5.1 结论44-45
- 5.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伦;;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2 李维峰;王娅玲;;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现状分析[J];农技服务;2015年02期
3 王欣;董亮;成国平;李郁峰;;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5年02期
4 黄乙书;吴思聪;罗巧;蔡冬霞;;汕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风险评估探析[J];长江蔬菜;2014年10期
5 王吉谭;占才喜;薛长辉;;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现状及对策[J];质量与认证;2014年04期
6 何晓;郭春华;余德贵;;“大部制”改革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审视:改革的特点和缺失[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7 贾娜;东梅;李瑾;魏涛;;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年02期
8 刘冬梅;张忠潮;;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的几点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马晨;秦向阳;李瑾;;政府监管与蔬菜质量安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3期
10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晓虹;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2 郑小敏;深圳市食品安全问题及管理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0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4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