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作物 收获 干燥 运输 储藏 产后损失 减损 谷物 粮食安全
【摘要】:为减少作物产后损失,增加粮食供应数量。该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农产品流动特征,建立了一套量化作物产后损失的计算方法,在已有数据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10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包括收获、运输、干燥和储藏)损失特征及其减损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作物产后损失率较高,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综合损失率分别为6.9%、7.8%和9.0%,三者平均损失率7.9%,高于发达国家作物产后损失水平。粮食产后损失中,储藏环节损失比重最高,损失比例达到40.3%,其次是收获环节,为31.4%,运输和干燥环节损失较小,分别为11.1%和17.2%。农户储藏和收获是作物产后减损的重点环节。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改进产后不同环节技术条件,可以有效减少作物产后损失,情景5(粮食产后环节技术条件达到最优)三大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率均可以降低到4.0%以下。由此可见,中国粮食作物产后减损存在较大潜力,减损重点应落在农户储粮环节以及作物收获环节。作物产后减损需要国家农业科技政策作保障,通过提升农户科学储粮意识以及提高作物机械收获水平和改进作物收获质量等综合措施,最终实现中国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的降低。研究结果为中国粮食产后减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数字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作物 收获 干燥 运输 储藏 产后损失 减损 谷物 粮食安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可持续消费模式实证研究”(71233007)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X-AII-01) 农业部软科学研究项目“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规划与对策研究”(201606)
【分类号】:F326.11
【正文快照】: 高利伟,许世卫,李哲敏,成升魁,喻闻,张永恩,李灯华,王禹,吴晨.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3):1-11.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23.001 http://www.tcsae.orgGao Liwei,Xu Shiwei,Li Zhemin,Cheng Shengkui,Yu Wen,Zhang Y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部公布:每年果蔬产后损失750亿元[J];果农之友;2003年12期
2 赵源;;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对策[J];中国粮食经济;2007年02期
3 刘北辰;;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J];中国粮食经济;2009年03期
4 ;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全面启动[J];吉林畜牧兽医;2013年03期
5 肖笃;;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J];乡镇论坛;1989年Z1期
6 廖少廉;发展中国家粮食作物的产后损失[J];世界农业;1990年05期
7 唐为民;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原因及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J];粮食流通技术;1998年01期
8 曹宝明,姜德波;江苏省粮食产后损失的状况、原因及对策措施[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J];共产党员;2012年18期
10 ;果蔬贮存潜藏巨大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拥军 叶良先 记者 丁小平;不容忽视的粮食产后损失[N];巢湖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慧 徐胥;科学储粮减少产后损失[N];经济日报;2013年
3 杨丁淼 张紫峗;我国应着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N];中国信息报;2014年
4 李晓喻;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达700亿斤[N];粮油市场报;2014年
5 国家粮食储备总公司承德直属库 魏存武;粮食产后损失不容忽视[N];人民日报;2000年
6 董振国;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约8%-10%[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景后寅;减少产后损失也是增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8 仝宗莉;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问题突出[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苏民;推动储粮方式变革 努力减少产后损失[N];经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发奎;同江全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N];佳木斯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752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52921.html